附錄(1 / 3)

唐伯虎年譜簡編

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一歲

二月初四,唐寅生於蘇州吳縣閶門內吳趨裏皋橋。因生於庚寅歲,故名寅,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六如。父廣德,業賈,母邱氏。

時年沈周四十四歲,吳寬三十六歲,朱存理二十七歲,文林二十六歲,王鏖二十一歲,梁儲二十歲,曹鳳十四歲,楊循吉十三歲,都穆十二歲,祝允明十一歲。

十一月初六日,文徵明生。

成化八年壬辰(1472),三歲

文林舉吳寬榜進士,授永嘉知縣。林字宗儒,長洲人。子即徵明。寬亦長洲人。字原博,號匏庵,本年會試廷試第一。成、弘間,以文章德行負天下重望。

明成化九年癸巳(1473),四歲

江陰徐經生。

成化十年甲午(1474),五歲

王鏖鄉試第一。鏖字濟之,號守溪,吳縣人。

成化十一年乙未(1475),六歲

王鏖會試第一,廷試第三,授翰林院編修。

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七歲

弟申生。申字子重。

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九歲

從師習舉業。

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十歲

文林以丁憂返吳。徐禎卿生。

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十三歲

閉門讀書,不交一友。

文林起複,知博平縣,子徵明隨侍。徵明初名璧,字徵明。後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為人和而介,工詩文書畫。

成化十九年癸卯(1483),十四歲

於祝允明定交約在本年。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文章有奇氣,尤工書法。好酒色六博,不修行檢。

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十五歲

楊循吉舉進士,授禮部主事。循吉字君謙,號南峰,吳縣人。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十六歲

入縣學為生員。交友文徵明,並常陪其父文林遊宴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1486),十七歲

為府學生員,與張靈交友。靈字夢晉。文思敏捷,善畫,人物高遠。嗜酒傲物。

文徵明隨父文林至滁州太仆寺任。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十八歲

曾與祝允明題沈周為王碢畫壑舟園圖。碢,王鏊從兄,不仕。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十九歲

與徐延瑞之次女完婚。

文徵明返吳,入長洲縣學為生員。

弘治二年己酉(1489),二十歲

與文徵明、祝允明、都穆倡為古文辭。宜興杭濂亦來共遊。穆,吳縣人。字元敬,好學不倦,善為文。濂字道卿,工詩文。

弘治三年庚戌(1490),二十一歲

讀書作畫,有《對竹圖》曾題周臣聽秋圖卷。臣字舜卿,號東村,吳縣人。工山水。寅初從之學畫。後名盛,求者眾,頗假臣手。

應朱存理囑,錄所作送春詩於沈周畫揚花卷中。存理字性甫,號野航,長洲人。篤學,以課徒為業。周字啟南,號石田,長洲相城人。世以高隱稱。詩文書畫為世所重。文徵明以省父去滁州。

弘治四年辛亥(1491),二十二歲

念文徵明甚,作詩以寄,徵明有答。

撰劉嘉育墓誌銘。嘉育字協中,吳人。能詩。與寅及文徵明為摯友。子稚孫,後娶徵明兄女。

秋,文徵明自滁返裏。

弘治五年壬子(1492),二十三歲

文林自南京太仆寺丞移病歸。每因寅之請謁,規其過失,不少假借。愛其才藝,不厭說項。蓋所從往還如祝允明、錢同愛輩皆流連聲色,惟文徵明獨能自外。然情尚不同,而交情不替。同愛字孔周,長洲人。博學工文,好結納,喜蓄書。

二月既望,為王觀畫款鶴圖。觀字幃碔,號款鶴,長洲人,善醫。

秋,祝允明舉於鄉。

弘治六年癸醜(1493),二十四歲

時父廣德已先卒,母、妻及子相繼而逝。

撰沈隱君墓碣文。隱君名誠,長洲老儒。以教讀為生。

秋,文徵明至江浦從莊昶學,冬歸。昶嗜古博學,世稱定山先生。

弘治七年甲寅(1494),二十五歲

感時傷遇,作《昭恤賦》。

正月,撰秦裕伯像讚。裕伯字景容,大名人。博辯善論說。元末官福建行省郎中。國初徵授侍讀學士,出知隴州,卒於任。

與徐禎卿定交。禎卿字昌國,吳縣人。貌寢,性穎利,家無蓄書,而無所不通。寅薦之沈周,楊循吉,由是知名。以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號“吳中四才子”。所撰新倩籍,首為唐寅,次文徵明雲。

有《白發詩》,文林有和作。

時寅頗嗜聲色,文徵明有秋夜懷唐寅及簡唐寅詩。詩有“人語漸微孤笛起,玉郎何處擁嬋娟”及“高樓大叫秋觴月,深幄微酣夜擁花”句。

撰《吳東妻周令人墓誌銘》及《徐君墓誌銘》。吳東,文徵明妻兄。徐君,直隸(今河北省)永年人,讀書不仕。

都穆在無錫華昶家教讀。昶字文光。

王寵生。

弘治八年乙卯(1495),二十六歲

秋,文徵明來訪,二人商酌畫法,皆推李蚫古畫為初學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