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2 / 3)

深秋,登鸚鵡皋岑,玩桂香亭畔。

十二月,邢參、文徵明等來皋橋,觀所藏書。

作《桂香亭》圖並題、《許天賜妻高氏墓誌銘》。

弘治九年丙辰(1496),二十七歲

不事舉業,祝允明勸之,乃閉門讀書。

祈夢於九鯉湖,夢有人贈墨一擔。

畫《俞節婦刺目圖》約在本年。寫《廣誌賦暨連珠》數十首,撰《上吳天官書》、《中州覽勝序》。

弘治十年丁巳(1497),二十八歲

因與張靈行為放狂,科考皆下第,經蘇州知府曹鳳立薦,黜靈而寅得隸名末。

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二十九歲

春,應楊循吉邀請,與沈周、韓襄、朱存理、徐禎卿等在虎丘為文林赴溫州任餞行。有詩文相贈。

秋,與文徵明同試應天,約在此時與顧相識。

鄉試,座主洗馬梁儲校寅卷,奇之,謂:“解元在此矣。”遂中第一。梁儲還期,以唐寅文示學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

撰《送文溫州序》、《金粉福地賦》、《領解後謝主司》。

冬,與徐經同入京城會試。

弘治十二年己未(1499),三十歲

正月,上元日於京城看鼇山燈有詩。

因科場舞弊案被累下獄。後被黜為浙藩吏,恥不就。

秋歸裏,繼室與唐寅反目。

十一月二十七日,撰文具儀往祭文林。

弘治十三年庚申(1500),三十一歲

因故休去繼室。致文徵明書,曆敘款曲,告以欲遠遊東南,以弟申為托。

秋有詩寄文徵明,徵明次韻有“用世以銷橫槊氣,謀身未辨買山錢”句。時唐寅有治別業之意。

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三十二歲

遠遊閩浙贛湘等省,在九鯉祈夢,夢仙人授墨。

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三十三歲

倦遊歸裏,得疾,愈後整理舊籍。文徵明有月夜懷念詩,有“若非縱酒應成病,除卻梳頭即是僧”句。

弘治十六年癸亥(1503),三十四歲

與弟子重異炊分食。文徵明規勸之,有《答文徵明書》。

治圃於屋北桃花塢,中植桃樹。

撰《潘孺人任氏墓誌銘》。

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三十五歲

二月,與祝允明、文徵明遊東禪寺。寺僧天璣能詩,與寅等往來唱和。寺有紅豆樹一棵,寅與沈周、文徵明常於花時修文酒之會。

與蔡羽、文徵明、徐禎卿放舟虎丘。

春,沈周作落花詩十首,寅作和詩三十首。四月,畫坐臨溪閣圖贈姚丞。

弘治十八年乙醜(1505),三十六歲

遊齊雲山有詩並聯句。

二月,畫南遊圖卷贈琴師楊季靜往金陵。三月,桃花塢小圃桃花盛開,作桃花庵歌。十月八日,題沈周《匡山新霽圖》。十一月十日,陪王鏊等遊虎丘,題名劍池石壁。十二月上旬作《寒林高士圖》。

明武宗正德元年丙寅(1506),三十七歲

再赴九仙山祈夢,夢有人示以“中呂”二字,不解其意。

正月,畫張果老像。春,畫蘭亭圖。穀雨日,行書所作七言排律一首。四月,作《出山圖》贈王鏊,時鏊以吏部左侍郎召入京。五月四日,畫《關山行旅圖》。九月,有《兵勝雨晴》詩。

正德二年丁卯(1507),三十八歲

桃花塢小圃中次第築桃花庵、夢墨亭、學圃堂、寤歌齋等約在此年前後。桃花庵初成,與沈周等小集同賦。

徐經卒,年三十五歲。

正德三年戊辰(1508),三十九歲

正月燈夕,訪蠡亂,留宿數日,作圖並詩。二月十六日,畫杏花草閣圖。三月十日,與文徵明等同集竹堂寺。與文徵明各有圖。春,畫《許由掛瓢圖》。四月,畫《驟雨圖》並題。六月,侄長民殤。九月葬,為撰墓誌。八月,有詩及畫送戴昭還休寧。秋,畫《夏山欲雨》卷。又畫《板橋曳杖》及《絕壁流泉》兩扇麵。

正德四年己巳(1509),四十歲

有答文徵明元旦詩。

於桃花庵作《四十自壽》詩及圖。

二月,應譚維時請,畫《槐陰高士圖》壽其嶽父。三月,祝允明為王聞撰《存菊解》於文徵明畫存菊圖卷後,寅亦有詩。四月,補《竹爐圖》。八月二日,沈周卒,年八十三。九月十五日,往吊沈周之喪。二十日,與陳良器觀陳頤畫《盆石菖蒲圖》,因題。

正德五年庚午(1510),四十一歲

至吳江史氏,閱所藏畫數日,歸而追憶為圖十一幅,四月二十五日題而贈之史德弘。

夏,仿李唐作山水。秋,作畫《壽黃古溪》並題。

為王獻臣作《西疇圖》。

正德六年辛未(1511),四十二歲

有《竹堂寺看梅和王鏊韻》七絕詩,即書於所作墨梅圖上。

四月二十二日,仿宋人設色作《鬥茶圖》。

模宋陳居中臨唐人畫崔鶯鶯像並題《過秦樓》詞。

與文徵明等追和孫一元夜泛石湖詩。

題姚廣孝畫墨竹。

十二月,畫《賞梅圖》並題。

正德七年壬申(1512),四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