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別也。未始有別者,其所謂是未嚐是,其所謂非未嚐非,是其所謂非,非其所謂是,此之謂大惑。若此人者,天之所禍也。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國,必殘必亡。夫死殃殘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壽長至常亦然。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則其至不可禁矣。此論不可不熟。

——《呂氏春秋·重己》

譯文

不知道小心的人,對生死存亡、可以不可以(去做一件事),從來沒有辨別清楚。沒辨別清楚的人,他們所說的正確不一定是正確的,他們所謂的錯誤也未必是錯誤的。這就叫非常糊塗。像這樣的人是上天降禍的對象。用這種態度修身,必定死亡,必定遭禍;用這種態度治理國家,必定衰敗,必定滅亡。這種死亡、衰敗和滅亡不是自動找上門來的,而是糊塗招來的。長壽也常常是這樣。所以有道行的人,不察看導致的結果,而察看引起它的原因,那麼達到結果就是不可遏製的了。這個道理不能不徹底理解。

雜家智慧故事

有道是“謙虛謹慎,一萬次也不嫌多;粗心大意,一次就不少了”。做事做人不知道小心的人,往往容易處處碰壁,時時遭受挫折,因而極難有所成就。而萬事謹慎、審時度勢而行,則是為人處事的正確態度,以這樣的態度做事也容易獲得成功。

話說建安十三年冬,周瑜率領軍隊在樊口與劉備會合。然後兩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曹軍當時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編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因此初戰被周瑜水軍打敗。曹操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隔長江與曹軍對峙。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將黃蓋於是建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采納了黃蓋的火攻計策,並讓黃蓋向曹操寫信詐降,以接近曹操戰船。

至戰日,黃蓋準備了十艘輕利之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旌旗龍幡。當時東南風急,十艘船在中江順風而前,黃蓋手舉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裏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刻之間,煙炎張天,曹軍人馬燒、溺死者無數。在對岸的孫劉聯軍橫渡長江,趁亂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回,當即自焚剩下的戰船,引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一直尾隨追擊。此戰中曹軍傷亡過半,曹操回到江陵後,恐赤壁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治所江陵),而後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於當陽。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三國鼎立局勢漸漸形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