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神農師悉諸,黃帝師大撓,帝顓頊師伯夷父,帝嚳師伯招,帝堯師子州支父,帝舜師許由,禹師大成贄,湯師小臣,文王、武王師呂望、周公旦,齊桓公師管夷吾,晉文公師咎犯、隨會,秦穆公師百裏奚、公孫枝,楚莊王師孫叔敖、沈尹巫,吳王闔閭師伍子胥、文之儀,越王句踐師範蠡、大夫種。此十聖人六賢者,未有不尊師者也。今尊不至於帝,智不至於聖,而欲無尊師,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絕,三代之所以滅。

——(《呂氏春秋·尊師》)

譯文

神農拜悉諸為師,黃帝拜大撓為師,帝顓頊拜伯夷父為師,帝嚳拜伯招為師,帝堯拜子州支父為師,帝舜拜許由為師,禹拜大成贄為師,湯拜小臣為師,文王、武王拜呂望、周公旦為師,齊桓公拜管夷吾為師,晉文公拜咎犯、隨會為師,秦穆公拜百裏奚、公孫枝為師,楚莊王拜孫叔敖、沈尹巫為師,吳王闔閭拜伍子胥、文之儀為師,越王勾踐拜範蠡、大夫位種為師。這十個聖人、六個賢人,沒有不尊重老師的。現在的人,尊貴沒有達到帝的地位,智慧沒有達到聖人的水平,卻要不尊重老師,怎麼能達到帝、聖的境界呢?這正是五帝絕跡、三代不再現的原因。

雜家智慧故事

尊師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古代,老師在社會中有相當高的地位。古人所列舉的應該受到特別尊崇的對象是“天地君親師”,老師占有一席。民間“俗以天地君親師五者合祀,比戶皆然”。儒家經典《白虎通義》特別強調:人有三尊,君父師是也。老師被列入與君、父共同受特殊尊敬的行列。教育界的祖師爺孔子,更被尊稱為“至聖先師”,即使是天下至尊的皇帝,對他也要頂禮膜拜。

中華乃禮儀之邦,無論名士及平民,皆知尊師重教之禮。如春秋時顏回,其聰敏過人,虛心好學,較早便認識到孔子學說的精深博大,他對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師之情。他以尊崇千古聖哲之情尊崇孔子,其親若父與子。《論語·子罕》曰:“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其大意是:顏回曾感歎地說:老師的道,越抬頭看,越覺得它高明,越用力鑽研,越覺得它深奧。看著它似乎在前麵,等我們向前麵尋找時,它又忽然出現在後麵。老師的道雖然這樣高深和不易捉摸,可是老師善於有步驟地誘導我們,用各種文獻知識來豐富我們,提高我們,又用一定的禮來約束我們,使我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我已經用盡我的才力,似乎已能夠獨立工作。要想再向前邁一步,又不知怎樣著手了。所以在少正卯與孔子爭奪弟子時,使“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有顏回未離孔門半步,因而後人評價說:“顏淵獨知孔子聖也。”

顏回二十九歲,頭發全白了,四十歲就去世了。孔子哭得哀痛之至。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尊重師長的人,也同樣被師長所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