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荊龔王與晉厲公戰於鄢陵,荊師敗,龔王傷。臨戰,司馬子反渴而求飲,豎陽穀操黍酒而進之。子反之為人也嗜酒,甘而不能絕於口,以醉。戰既罷,龔王欲複戰而謀,使召司馬子反。子反辭以心疾。龔王駕而往視之,入幄中,聞酒臭而還,於是罷師去之,斬司馬子反以為戮。故豎陽穀之進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而適足以殺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賊也。
——《呂氏春秋·權勳》
譯文
從前,楚龔王和晉厲公在鄢陵交戰,楚軍戰敗,龔王負傷。臨戰時,司馬子反口渴了,要找水喝。童仆陽穀拿一碗酒給他。子反這個人嗜好喝酒,他覺得酒味甘美而不能自製,因此喝醉了。戰鬥停下來後,楚龔王想重新組織戰鬥,要商討作戰計劃,派人去叫司馬子反,司馬子反借口心痛沒有去。楚龔王乘車來看他,一進入軍帳,聞到酒氣就回去了。楚龔王於是收兵離去,將司馬子反斬首,並陳屍示眾。可見,童仆陽穀給司馬子反進酒,並不是要把子反灌醉,他心裏認為這是忠愛子反,卻恰好因此而害了他。所以說,小忠是大忠的禍害。
雜家智慧故事
晉文公聯合秦穆公圍攻鄭國,這是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還依附楚國。這時晉軍駐紮函陵,秦軍駐紮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君,秦國軍隊一定會撤退。”鄭文公聽了他的意見。燭之武推辭說:“臣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做不了什麼事了。”鄭文公說:“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在危急時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答應了。
當夜把燭之武用繩子從城牆上墜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就要滅亡了!如果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那就值得煩勞您的左右。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置邊邑,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哪能用滅鄭來加強鄰國呢?鄰國實力雄厚,就等於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貴國使臣來往經過,供應他們的食宿給養,這對您也沒有壞處。再說您也曾經施恩於晉惠公,他答應給您焦、瑕兩地,可是他早晨剛剛渡河回國,晚上就在那裏築城防禦,這是您所知道的。那個晉國,哪裏有滿足的時候?它既以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又要擴張它西邊的疆界,如果不損害秦國,它到哪裏去奪取土地呢?損害秦國而有利於晉國,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與鄭國訂立盟約,委派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自己就率軍回國。
晉國大夫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可,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這個地步。依靠過別人的力量而去損害別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國,是不智;用衝突來代替聯合,是不武。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晉國的軍隊也撤離鄭國。
燭之武是一個智勇雙全的愛國義士。他在說秦伯之前,隻是鄭國的一個圉政,小小的養馬官,有著懷才不遇的憤怨,但在鄭國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隻身去說秦伯,解決了國家的危難,此即為大忠。他若僅僅忠於自己的小家,為了個人安危而不肯冒險去作說客,極有可能落得國破家亡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