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常憶常新(2 / 2)

然而,這一次,命運之神帶著微笑向我招手了,她向我灑下了交好運的甘露。好消息來得竟是如此之快。葛洛同誌是二月下旬帶我的稿子回北京的,三月號的《人民文學》上就刊登出來和讀者見麵了。這種處理非特約稿件速度之快,在我國文學期刊界應該說是不太多見的,特別是在對待一個並不為人所知的外省新作者的作品。不惟如此,這篇作品還被編輯部放在它的刊物的一卷之首,並加了一席熱情洋溢的按語向讀者推薦。這可真正是一種事業家的氣魄。它的這種風度,給予我的印象很深很深。我雖然從不曾寫信或當麵向編輯部同誌表示我的感謝和敬意,但這種藏之內心的情感,卻像窖藏的酒釀,其味愈久愈濃。

歲月在飛逝,生活在前進,《人民文學》也跟我們的祖國一起,經曆了一番坎坷和曲折,而今又在新的征程上,邁著矯捷的大步。令人欣慰的是,它仍然是那樣穩健而又富有首創精神,它仍然保持著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作家傳下的那種文學大家的風度;在對待文學新人上,它依舊保持著它那大膽引進的事業家的氣魄。

從事編輯工作的同誌是文學戰線最高尚的人,理應得到所有作家和讀者的高度敬重。如今,《人民文學》老一代的編輯,不少人,在獻出自己的全部心血之後,逐漸退了下來,其中有幾人已經故去。在紀念它創刊三十五周年的時刻,我謹向他們,向編輯部的全體同誌深深地鞠躬致敬。如今,編輯部新一代的班子在執編了,他們接過老一輩編輯的事業,在新的曆史時期,為繁榮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創作,肩起重任,為照亮戰友而在燃燒自己了。他們是文學這個“部族”的丹柯。祝他們在曆史的新天地裏,不斷開創,局麵常新,並願他們在大膽的創新中,細心地保持老一輩人傳下來的優秀、美麗和一切值得珍貴的東西。

1984年6月17日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