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巨大的玻璃罩子,方圓50公尺,像珍稀植物栽培室,還像科研機構。我貼玻璃向裏探望——遍地黑泥上人頭散亂,至可怖,乃是紅撲撲的頭臉掛笑容,抿嘴眨眼。
一這是鞍山湯崗子溫泉療養院。病人進入玻璃大廳裸身敷泥,治療想象中的所有病。從乾隆帝到溥儀遜帝,均來此洗過溫泉。如今的口號是:不用泥埋,來也白來。湯崗子最撩人的不止是溫泉(百姓稱為湯)和礦泥,還有湖水、小樹林。這裏幾乎沒有市場經濟的氣息,安閑靜謐。療養院裏養動物,鐵籠牌子寫著:“廣西猴。”
此地名日“英不落”,滿語,出產東北最高級的水果“南果梨”。各地老百姓喜歡把當地物產渲染成一個傳說:“最好的都送給中央領導了。”這裏也有此說。人們吃到次好的南果梨後,仍驚慕不已。想象:最好的梨將會怎樣的好呢?嗬嗬。其實,中央領導哪有工夫搶吃各地物產。這說法突出的是當地人的驕傲心態。還說,經專家踏查,測出在北緯多少度、東經多少度發現一棵“南果祖樹”,遂立碑供人仰慕。
對鞍山來說,溫泉和南果梨隻是毛毛雨,代表“地靈”的是幹山,本名“幹朵蓮花山”,長白山餘脈,位尊東北四大名山之首。漢唐以來,香火鼎沸,是釋道名山。我坐火車旅行,曾見一座宏大的道觀外牆上寫著這樣的標語:弘揚道教,振興中華。幹山的玉佛苑,供奉世界上最大的釋迦牟尼玉佛像,總重量260多噸。玉為墨綠色岫岩玉,當地所產。好看的山並不叫靚仔山,而叫峻嶺。幹山峻嶺連綿,一峻勝一峻,雲蒸霞蔚。鞍山像國內許多資源型城市一樣,有“燈下黑”現象。國人隻知鞍鋼,忘卻了鞍山作為一個城市的性格。在整個東北,城市性格鮮明的有哈爾濱、大連和鞍山。哈爾濱受東正教文化影響,紮紮實實地洋氣。大連受海洋和日本文化浸潤,孤絕清高。鞍山依托冶煉和采礦業,胸襟包攬,人膽大(沈陽話叫“膽兒肥”)。鞍山人在改革開放初期就辦大事,如證券股票,這在北方少見。鞍山人的奢華主義傾向也讓人矚目,喜歡一窩蜂似的進入奢侈品領域。一度,鞍山人雷達表占有率全國(估計全世界)第一,倆人見麵露腕子說話,把瑞士人士賣傻了。又一度,鞍山人腰紮法國都彭褲帶,腋夾都彭皮包。再往前,風行披呢子大衣、戴前進帽。鞍山人的審美現在開始沉靜多元,而手表首飾消費依然堅挺。從前在鞍鋼比較景氣的時代,家裏有一個在鞍鋼上班的人已達富足,叫“單鋼”,兩人上班叫“雙鋼”。拿當年的洗衣機譬喻,看出國企對民生的影響。
描述鞍鋼是一件徒勞的事情,超大型的工業企業不在人類文字描述之內。如果用數字表述,人讀了仍然不明就裏。鞍鋼年產1150噸鐵,1130噸鋼。主廠區占地麵積176平方公裏,員工最多時六十多萬人。說這麼一件事吧,一回,我應邀去鞍山消防支隊把一場火災錄像剪輯為10分鍾的短片,素材10個小時。我和同事在機房看這些素材,看一場發生在鞍鋼、最終被勝利撲滅的火災影像記錄。忽然感到重重疊疊的管道和高爐,也可以用嶙峋、崎嶇、崚嶒來形容。這裏有鋼鐵的、不可理喻的群山峻嶺。毛澤東曾經說“以鋼為綱”,鋼和鐵是這裏的升帳元帥。那麼,在一個生產鋼鐵的城市,說梨花、說海城高蹺、說岫岩玉米麵酸湯子顯出可恥,徑直說鋼鐵而不像一篇政府公報也不容易。
繞彎兒說點別的吧。在早,鞍山地界比它出名早的是海城。海城轄地比它出名早的是牛莊。在清朝版圖上,赫然可見“牛莊”,沒沈陽、大連、鞍山什麼事。當年的外國殖民者都知道這個名字。而海城,除地震聞名外,還出過許鞍華與張作霖。最出名的是餡餅,大家都在鍋上搶烙,無統一行業標準。
鞍山人除了奢華、氣魄大之外,還崇尚冷幽默。這種幽默是“皮兒厚的包袱”,乍一聽摸不見頭腦。想半天,也許想一天半才慢慢咧開嘴大笑。這是高智力層麵的談吐,可見鞍山人聰明,腦力優渥,可能跟溫泉、南果梨、鋼與鐵、餡餅及幹山分別都有一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