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要想生存,一刻也離不開水,但是如果水不夠新鮮,氧氣不足,魚兒也一樣會窒息而亡。
職場中人要想在工作中如魚得水,永葆新鮮感,就要像魚兒要好好生存一樣,需要不斷地為自己增加“氧氣”--通過不斷的充電,汲取工作的動力。
職場中人一旦停止了學習,就會像魚兒離開了水麵一樣危險。
當工作進入“缺氧”狀態
剛剛走出校門的職場新人,往往對工作充滿了激情和好奇,他們上班時不會遲到也不會早退,會爭搶著去幹又髒又苦的活,他們拿最少的工資,卻付出很多的精力,他們的態度永遠是謙恭的、上進的,充滿希望的。然而,幾年後,待新員工進來之後,他們這些從前的新員工就會被取代。或者說他們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動成為老員工,像原來的那些老員工一樣,喝茶、看報、不急不慢地處理手頭的公務。
於是,剛踏出校門時的滿懷激情,漸漸消失在城市的高樓裏、馬路上。工作在人們眼中越來越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種情形有如登山,人爬到了“半山腰”,進入了空氣稀薄的“缺氧區域”,就會因為呼吸不到足夠的氧氣而感到倦怠、疲憊。
人們在工作中“缺氧”,追根究底還是情緒懈怠、鬱悶、失意的原因,是典型的工作亞健康狀態。工作的“七年之癢”可謂人人都有過,不管你從事什麼樣的行業,也不管什麼樣的身份與地位,都概莫能外。
楊小姐是做秘書工作的,她經常向朋友抱怨:“我做了七年的秘書。七年以來,我是除了經理以外全公司唯一一個沒有更換工作的人。當初與其說愛這個職業,不如說是愛這個職業給我帶來的薪酬。但現在,我特別討厭我的工作,沒辦法,為了生活,我沒有勇氣甩掉這樣一份讓我衣食無憂的工作。”
工作中“缺氧”看似無足輕重,其實對生活造成的影響非常大。長期的工作厭倦不及時調節,就可能會引起心理上的不良反應。比如一提到工作就感覺非常厭倦,工作沒勁,什麼都懶得去做;為應付工作的壓抑,大量飲酒、常感到頭痛、全身無力;心理有壓力、心情壓抑;工作效率低,工作錯誤多;刻意與同事保持一定的距離;無緣無故地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等等。就像長期生活在空氣稀薄的高原地區容易導致健康問題一樣,職場的“缺氧”也嚴重地影響工作效率。對身體也有危害,包括周期性偏頭痛、過敏症、胃潰瘍、高血壓症、腰背痛等。
由此可見,工作“缺氧”不及時解決,危害不可小視。但方法總是比問題多,隻要對症下藥,采取積極而主動的方法,什麼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而要想對症下藥,就要找到職場“缺氧”產生的根源所在!
怎麼成了職場“缺氧魚”?
人們在工作中產生“缺氧”的根源何在呢?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導致職場缺氧,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能力強,挑戰小
對於那些能力很強,但是實際工作並沒有太多挑戰的職場中人來說,工作無法帶給他們足夠多的成就感,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工作創新、自我挖潛的機會和可能,每天的勞作變成了日複一日的機械運動。而人們在心理上又本能地排斥機械和枯燥的東西,所以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倦怠感,出現缺氧狀態。
缺氧對策:雖然工作本身無法給你提供更有意義的挑戰,但是作為我們個人可以主動地給自己設定一些“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讓自己走在公司發展的前麵,也許未來的公司帶頭人就由此誕生了。
期望大,能力弱
有的人一直兢兢業業,但是因為能力一般,所以總也得不到期望中的肯定和回報,以至於積累了很強的挫敗感,喪失了對工作的熱情。
缺氧對策:首先,你要不斷地自我充電,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讓自己的能力慢慢跟上自己的心理預期。
另外,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成功=實際成績/期望值,也就是說,一個人是否成功,不但和他所做出的實際成績有關,也和他的期望值有關。如果一個人的期望值過高,那麼在許多人看來是非常成功的作為,在他眼裏也算不得什麼,也沒有成就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好放低自己的期望值,這樣我們的成就感也許就會多一些,不斷地用成就感獎勵自己,也許有一天真的能一飛衝天,實現預期中的目標。
工作中無法擺脫的挫折
人在路上走,沒有不跌倒的。同樣,我們在職場當中,很少有人能夠一帆風順,從不犯錯。還有比之更甚的是,本來錯不在己,但是卻受到老板無端的指責和批評,感到莫大的委屈。有人因此而一蹶不振,開始厭倦工作。
缺氧對策:如果是能夠解決的問題,能夠解除的誤會,那麼就著手想辦法解決掉,不要讓它們成為一種困擾,消耗自己的熱情與鬥誌。如果有些問題一時無法解決,那麼就暫時忘記它,這樣做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與上司關係緊張
馬楚成在同學眼中,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大家一致認為,他的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他目前的狀況,卻令人擔憂--最近他又跳槽了,大學畢業才三年,這已經是他第10次跳槽了。麵對如此頻繁的跳槽,用他的話說:“那樣的工作讓人沒有好心情,你叫我如何堅持得下去啊?”
馬楚成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民營企業的業務員,沒工作多久,他非常反感老板肆意自誇的作派,很快辭職。
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市場調研。同樣,他又發現新老板個性過於固執,不能聽取不同意見。結果又是一走了之。
……
就這樣,每到一個公司,馬楚成都覺得老板有這樣、那樣難以容忍的問題,自己往往很難適應,這也就直接導致了他頻繁地更換工作。
從上例中不難看出,影響馬楚成工作心情的因素是對老板和上司為人處世的不認可。卻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棱角過於分明,不能遷就他人。
缺氧對策:擺正自己的位置,磨練一下自己的個性。遇事多看別人的長處,多檢典自己的短處。要知道,工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打磨自己,學會接納他人,學會共同合作的過程。
其實,影響職場“缺氧”的因素多如牛毛。薪資待遇不盡人意、才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無法與主管或同事愉快共事、對行業前景及公司未來擔憂,等等,都會成為消耗人們工作熱情的因素。
對於工作倦怠、職場缺氧,我們應該有個好的心態來麵對:每個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再好的工作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一味地任由這種壞心情蔓延開來隻會對工作產生更多的負麵影響。它會進一步磨滅你的意誌,讓你完全喪失工作的激情。我們不能指望通過跳槽來解決這些問題。
事實上,如果你的工作狀態不能盡如人意,或者繁忙的工作搞得你手忙腳亂,往往並不是你的工作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你的心態需要調整。作為公司的一名職員,隻有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隻有不斷地從學習中吸收新思想,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在工作中獲得不斷改進的方法。
隻有善於自我改進、自我超越的人,才會發現自己的無知及能力的不足,才能不斷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向成功的目標邁進。隻有在精神上獲得了升華,你才能在事業上獲得提升。
滿足現狀你將停滯不前
一行人去玩賽車,玩賽車就是玩速度。膽子大一些的人,幾圈過後就“飛”起來了;膽子小的,任由別人一再超過他也不緊不慢。盡興而歸的路上,有一位說:“啊,今天終於有了風馳電掣的感覺。”而另一位則歎道:“我怎麼老覺得不夠快。”
眾人一聽都笑了。原來說“不夠快”的,乃是一行人中速度最快的人;而有了“風馳電掣感覺”的恰是其中最慢的那一位。
粗一聽這段對話的確非常好笑,仔細一想卻別有深意。一個因為感覺“不夠快”,所以就會越開越快;一個已感覺到“風馳電掣”,當然就不會再加速了。這恰恰說明一個道理:滿足現狀你將很難再有進步。
在職場當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一類人:他們原本有不賴的潛能和素質,但是卻沒有做出應有的成績。因為一旦他們攀升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他們就會自我滿足,停滯不前,躺在功勞簿上睡起了大覺,這樣的人隻有在形勢所迫時才會調動一部分能量去工作,如果沒有外在的推動力,他們就任由自己身上的潛力被埋沒,這樣的人在工作當中遇到問題時難免敷衍塞責,應付了事。
這些人私下裏認為自己很聰明,他們滿足於混日子,過一天算一天,實際上卻是在日複一日地浪費自己寶貴的青春和生命,當然還有大好前程。一旦我們在工作中出現了這種情緒,就不得不提高警惕了。
有一位哲學家在一個建築工地上看到三個正在砌磚的工人,問他們:“你們在幹什麼?”
第一個工人頭也不抬地說:“我在砌磚。”
第二個工人抬了抬頭說:“我正在賺工資。”
第三個工人熱情洋溢、滿懷憧憬地說:“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劇院!”
聽完三個人的回答,哲學家馬上就判斷出這三個人的未來:第一個人心中眼中隻有磚,他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可以肯定,他隻要能把磚砌好就很不錯了;第二個人眼中隻有工資,他是為了賺錢而工作,好好幹或許能當一位優秀的工匠或技術員;唯有第三位必有大出息,因為他有更高遠的目標,他的心中有一座殿堂。想追求更大的成就。
果不其然,前兩個工人做了一輩子普普通通的砌磚工人,而第三個卻成了一名頗具實力的建築師,承建了許多美麗的劇院。
明白了寓言中的這個道理,也許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態度,不要再視工作為一種負擔。這樣,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會變得意義非凡。在各種各樣的工作中,當我們發現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並不是分內的事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發現了超越他人的機會。因為在積極主動地工作背後,需要你調動出比別人多得多的智慧、熱情、責任、想像和創造力。而這正是一個人從人群當中脫穎而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