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大忌的“熱情洋溢”者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論語·憲問》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在現代企業中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們要主動做事,越多幹越好!那麼,是否真的如此呢?你做的如果是分內之事確實是件好事,但倘若是分外之事就不見得是好事了!
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你越俎代庖,越過你的職權去做不該你做的事,這是有傷同事之間和諧的。同時,容易導致管理秩序的混亂,有時一件事不知該找誰去負責,互相推諉的事就會接踵而來。所以孔子在《論語·憲問》中說了這樣的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不該自己做的事不要操心。
許多在外企工作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曆:你剛進去時,人力資源部門的主管會給你一個job description,就是關於你的工作崗位的描述,告訴你這個崗位是幹嗎的。從一個文秘打字員一直到高級主管,都有自己的崗位描述。
我們很多單位現在所缺失的正是這種崗位描述,而市場上一些關於職場的圖書又愛宣揚如“工作沒有分外事”這樣的職業態度,這對於現代企業的規範化管理與處理好人際關係都是不利的。
職場中的激烈競爭,使得一些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急於表現自己,總是多做一些事情,這中間就包括一些不在本分範圍內的事情。
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並沒有錯,但錯就錯在你越俎代庖,超越了權限。許多初涉職場的人因此栽了跟頭。
郭南大學畢業後到某報社文藝部工作,擔任副刊編輯。他畢業於大眾傳播係,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加之才思敏銳,參加工作幾年間,由他編輯發表的不少作品被多種文摘類報刊轉載。他自己也勤奮創作,在各大報刊發表了大量作品,逐漸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關注。而且,在他的努力下,文藝部開展了不少群眾性的工作,均取得了不錯的社會反響。
由於郭南越來越受同事的敬重,影響漸大,部門主管慢慢地感到了他對自己的威脅,開始排擠郭南,對他的合理化建議也不予采納。
久而久之,郭南和部門主管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兩人中間出現了一條無形的溝壑。
由於和部門主管關係“不妙”,他的一些想法無法付諸實施。於是,他幹脆越過部門主管直接和總編去談,談他的計劃、設想,希望得到總編的支持。
結果不難預料,郭南的計劃不但沒有得到支持,還引起了部門主管強烈的反感。
對於總編來講,在郭南和部門主管之間,他不能不考慮中層幹部的威信、情緒等因素,不能不站在維護管理階層的立場上;再者,越級報告,事實上破壞了正常的管理模式,此風不可長。
越級報告失敗,郭南的處境可想而知,和部門主管關係的惡化,使他的工作處於極端被動的狀態,已幾乎到了無法開展的地步。無奈之下,他隻好提出申請,要求調離文藝部,去其他部門工作。
郭南的錯誤,就在於越權,做了自己不該做的事。盡管他的出發點裏為了把工作做好,但卻破壞了管理規則。因此,他隻能無奈走人。
不論是為了他人的麵子,還是為了整體的和諧有序,都需要一點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智慧。
“玩得轉”的人為什麼最孤立?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論語·陽貨》
如今大家提到孔子思想似乎就立刻等同於中庸,中庸就等同於圓滑世故,沒有棱角。這真是將孔子的思想庸俗化了,大大曲解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本人對有這種作風的人也是恨之入骨,在《論語》中他稱某種“老好人”式的人物為“德之賊也”!足見老夫子對之的厭惡之情。
什麼是“鄉原”?鄉就是鄉黨,在古代是普通社會的通稱。這個原字,也與願字通用。原人就是老好人,看起來樣樣好,像中藥裏的甘草,每個方子都用得著它。可是對於一件事情問他有什麼意見時,他總說,蠻有道理;又碰到另一方的反對意見,也說不錯。反正不著邊際,模棱兩可,兩麵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