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看到,新散文的發展與社會媒體的介入有直接關係。現在,在純散文的範疇之外某些時尚散文漸成喧嘩之勢,各類新形式、新媒體、新風格的散文創作,發展得紅紅火火。比如《生活月刊》,以30-40歲白領女性為對象,不僅內容上緊緊抓住她們的閱讀需求,從心理到人際到消費……全都關注到了,而且有相當比例的文章,本身就是精彩的散文。
由於上海、廣州、北京、深圳等城市已經形成十分可觀的白領階層,加之這幾年在這些地區出現了一些完全以白領為受眾的新生媒體(如都市報、晚報或網絡)大力倡導和刊發一些以“酷”自居的散文,新式的散文至少在氣勢和數量上完全超過了傳統風格的散文,後者多被“老氣橫秋”一類的詞所貶。這些都說明新生代作者代表了新都市文化,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感受表達,這應該看作是新散文的發展趨勢。
新都市散文除了隱含著中產階級的價值立場外,它在敘事風格上也迥異於傳統散文――特別是建國以來以楊朔、劉白羽等人為代表的散文,以及目前散文界所倡導的大散文。新都市散文一出現,就使傳統的散文相形見絀,它的輕鬆、幽默、詼諧、智慧都是傳統散文所望塵莫及的。新都市散文充滿智慧、機智而且有力量。新都市散文的所謂的“酷”,就是表現出與傳統不同,活出自己的風格。所謂的另類思想或感受,說穿了,就是反叛傳統,不循規蹈矩,就是把智慧和知識推向極致;而對於知識、理性以及共同認知的尊重,是這一批散文作者的重要特征。新都市散文同時還追求優雅的風度。其實在30年代,梁實秋就在寫《雅舍小品》,他所崇尚的文風,就是優雅。新都市散文,如果在傳統的散文家看來,是不可想象的,這裏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大事,更多的是風花雪月,是寫如何過一種體麵優雅的生活、一種小康的日子,即使許多讀者無法達到這種小康水平,但是,年輕的讀者仍舊是心向往之,這就使這類散文在青年人中特別受歡迎。與此相適應,新都市散文在敘事上的風格以及審美趣味,同樣追求這種優雅,如強調快節奏(將時間轉化為空間就是篇幅短小),強調題材的隨意性,強調文字的鮮活感和趣味感,強調語言表達的機智性,這些實際上可以看成是一種休閑性生活的體現。
新都市散文的主要寫手和讀者就是中國新興的中產階層,他們有較良好的經濟地位、較良好的知識智力與修養,他們不再像傳統作家那樣具有宏大敘事的宏願,也不囿於個人情感的狹小天地,他們關心社會時代與生活的方方麵麵,但在敘述中他們講究節製、自由、智慧。
新都市散文的特點,突出了一個“新”字:首先是思維新,沒有條條框框,不考慮中規中矩,管它算不算文章,表達出來就是。所以,與文學界擺開架勢寫的文章相比,其內容、結構、語言都新穎,別開洞天。第二個特點是切近生活。適逢轉型期,很多利益在調整,碰到的新問題新矛盾太多了,心裏盛不下,就用文字表述出來,是有感而發,不是為文而文,比純文學散文多了很多真實而新鮮的當下生活內容。第三個特點是通俗性,這些文章的主人公大多是他們自己,感慨出自他們每天的喜怒哀樂,是本真自我的真情流露,下裏巴人的內容也大膽寫進文章。
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中產階層的散文無論是從其規模還是從其品性來看,不但已經成形而且羽翼豐滿,所以,從散文的發展趨勢來看,有必要將都市散文納入自己的視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