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技工院校計算機教學中混合學習模式應用探討(1 / 2)

技工院校計算機教學中混合學習模式應用探討

企業管理

作者:趙毅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計算機教學逐漸邁向信息化,傳統的計算機教學麵臨著嚴峻的考驗。混合學習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將傳統學習與網絡學習相結合,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製,更符合現代計算機的教學理念。文章通過分析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解決傳統教學問題的思路。

關鍵詞:技工院校;計算機教學;混合學習模式;教學方法;技工教育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3-018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3.091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技工院校的生源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已經成為製約技工院校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技工教育混合學習模式應運而生。我們應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成為課堂的主人;還應著手改革教學方法,不斷完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保證為社會提供優秀的技術類人才,促進計算機信息的改革與發展。

1 技工院校計算機教學現狀

目前,技工院校計算機教學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很多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傳統教學營造出的課堂氣氛枯燥無味,教師隻是一味講解,很少與學生互動,以致學生感到厭倦疲憊,無法真正進入學習狀態。同時課堂上學生也沒有認真聽教師講解,技工院校的學生大多是初中與高中畢業生,他們的文化程度較低、自製力較差,通常上機實踐時不是打遊戲就是聊天,加之他們在心理上認為技校最重要的是學習技術、操作,因此他們往往會輕視計算機理論課程的學習。除此之外,技工院校采用的計算機教材也比較落後,很多知識沒有及時更新,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2 技工院校開展計算機教學的必要性

當代社會,計算機可以說是遍布各個領域,無論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工作中,計算機無處不在,被應用於社會的方方麵麵。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都離不開計算機知識的學習。技工院校應在開展技術課程的同時也開展計算機課程的教學,隻有學生掌握了計算機知識,才可以更好地開展專業技能工作。同時,技工院校的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後或多或少地都會與計算機產生聯係,學校期間學習計算機比步入工作後再學習的效率

更高。

3 混合學習在技工院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3.1 課堂學習

課堂學習應用混合學習模式主要分為兩個方麵:

3.1.1 學生角度,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學中隻有學生理解課堂所涉及的知識點以後,教師才可以分配學習任務。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仍然主要依靠於教師的講解,麵對麵學習的方法可以保證老師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例如,如果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特別感興趣,教師就可趁機多講解一點,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中除了基本知識點的講解,最重要的還是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對技能的熟練掌握是計算機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此環節中老師應擔當引導者的角色,對基礎實在薄弱的同學教師可以上傳部分演講視頻,保證其查閱學習。此環節最主要的是要引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確保學生自主解答疑難問題。此外,學校還應及時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利用網上答題的方法測試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完成本節任務以後,教師編寫測試內容,然後傳至專業的網絡平台,解答的題目都是隨機分配的,避免了學生之間的相互抄襲,同時答題結束後可以立馬算出分數,這種新穎刺激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莫大的學習興趣。

3.1.2 教師角度,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需要教師的講解與啟發,這時便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由教師來幫助學生理解相應的知識體係。講解過程中老師應考慮學生兩極分化的事實,對基礎薄弱的同學加強基礎知識講解,理解能力強、基礎好的同學應提供部分課外知識,滿足其學習的需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的方法才是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當學生遇到難題時教師不應立馬提供幫助,而是鼓勵學生自己解決,這樣學生才會記憶深刻,學習的知識也會更加牢固,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提供在線點撥,使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幫助,充分發揮混合學習的優勢。除此之外,還可以創設情景教學,比如英語教學中,由於英語不是我國母語,學習者很少有直接接觸說英語的機會,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對話場景,幫助學生親身感受所授語法環境,通過英文對話幫助學生糾正發音,由視覺、聽覺等角度促進英語學習。通過混合學習模式教師可以多方麵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保證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同時還可以了解到學生對課堂講解的相關建議,保證學生與教師及時溝通,更有利於教師對學生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