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定律:當傻瓜都來炒股時,就意味著崩盤的時刻到來了。
三
霍華德是在聯合州立銀行炒股,他進入股市正是最好的時期——1929年10月24日,先是美國鋼鐵公司股票毫無緣由地突然暴跌,接著所有的股票全都加入了進來,空前大跳水時代到來了。
當時丘吉爾在美國——他還沒混上英國首相——好像是在當記者,他興奮地報道說:每個人都想忽悠別人接盤,但誰也不傻,現在已經有兩位銀行家、一位證券經紀人自殺了,我對這個數目的增長持樂觀態度。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當時有些大富豪,正發愁這麼多的錢怎麼花,突然獲知說他的問題已經解決,所有的錢都沒有了,還欠下銀行大筆債務,比貧民窟的窮人還要窮。窮人好歹沒有債務。
霍華德也好慘,他所在的銀行徹底破產了,陷入絕境的客戶們正挖地三尺搜捕他。嚇得他躲在家裏,不敢出門,怕被客戶打死。就在這恐懼之中,妻子蕾拉給他生下一個小嬰兒。
四
霍華德和妻子發誓,絕不讓自己的兒子蒙上苦難的陰影,他和妻子每天在孩子麵前歡天喜地,好像他們是“世上頭號大土豪”一樣。
等出門,眼淚才慢慢流淌下來,霍華德想,眼下怎麼生存下去呢?
他拒絕吸取教訓,堅持一條道跑到黑,和朋友又開了家公司,繼續炒股票,但錢賺得極難。妻子蕾拉為了省錢給孩子買食物,穿最破舊的衣服,連教堂都不去,照顧孩子要緊。
孩子長到6歲,爬出門來,拿眼睛一看,嘿,原來自己最崇拜的爹媽,拚死累活也隻是勉強糊口。孩子火了,這倆人太沒出息了!就在家門擺了個小攤——幸好美國沒有城管,否則這孩子人生第一步就會打回來。
6歲,孩子擺攤賣口香糖。
7歲,孩子進醫院切除盲腸,進入手術室時,他告訴護士:要好好照顧我,我以後會很有錢的,記者們都會來采訪我。護士說:嗯,以前我也有這種妄想症,進了手術室,一刀下去包好。
8歲,他瘋了一樣閱讀財經書籍,有一天,霍華德驚訝地發現兒子在用極專業的股市術語和他對話。把霍華德嚇得臉皮青紫。
9歲,孩子學會了市場調查。
10歲,他開始去父親的辦公室上班,每天搞些股票分析表格之類的怪東西。
父親擔心這孩子好逸惡勞,脫離人民群眾,就帶兒子去農場幹力氣活。並教導孩子:智慧來自勤奮,來自頭上的汗水……不想兒子當時就發飆了,說:誰告訴你的,智慧隻能通過體力勞動才能獲得?那是豬的想法!
智慧來自讀書,讀書!
要想擺脫貧困,獲得人生成功,你至少得比豬聰明一點!
你懂嗎?小東西質問父親。
懂個頭呀!霍華德隻好承認教育失敗,自己幹力氣活,任由兒子繼續死讀書。
對於這個孩子,同齡的小夥伴們超級鄙視他,稱呼他叫:不洗澡的巴菲特。
沒錯,這孩子就是“股神”沃倫·巴菲特——當然他很有可能不洗澡。
他的人生就是這樣子起步的。
巴菲特:一個落魄青年的創業史(下)
一
小巴菲特的成長環境,起初很艱苦,但隨著他年齡長大,父親的超小規模公司漸有起色,生活才慢慢好起來。17歲那年,巴菲特高中畢業,聽從父親的安排,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上學期間,巴菲特是蹺課高手,基本上不怎麼進教室,他和小夥伴丹利商量,趁此大好青春,創業、發財!
要創業,做什麼生意好呢?
搞個汽車租賃公司如何?
說幹就幹,兩人就出門去求購破車。
二
巴菲特和小夥伴丹利,買了輛巨破的老汽車,共花了350美元(好便宜),興高采烈開著回來了,剛進華盛頓,就被警察攔住了。
他們的車實在是太破,前麵沒有車牌,後麵沒有尾燈,警察不攔說不過去。
巴菲特解釋說:警察同誌,我們是要把這輛破車開回去修理,車雖然有毛病,總不能不讓我們開回家吧?
這樣一說,警察就沒給他們貼罰單。於是兩人把車開回去,一番修理之後,這輛車徹底成了廢銅爛鐵。
這輛車隻攬上一單生意,賺了35美元。
初次創業失敗,巴菲特未跟任何人打招呼,就退學回家了。
三
回家之後,巴菲特又去內布拉斯加州大學就讀。但大學生隻是他的偽裝,他真正的身份是街頭領袖,組織了50名小朋友,開始報紙配送業務。
他嚴肅地要求這些小朋友們,要稱呼他“巴菲特先生”。
19歲那年,他賺到了9800美元。於是他想,我這麼有錢,嗯,應該去哈佛讀書,為什麼不呢?
他申請了入學考試,然後是麵試。
麵試時間持續了10分鍾,考官就打發他出來了。評價說:嘿,這個考生真是個奇葩,說年齡19歲,看模樣16歲,看他的接人待物能力呢,最多不過9歲。
哈佛不要他,巴菲特很受傷,就改考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
感覺這所商學院是給錢就可以上,巴菲特如願入學。更讓他興奮的是,近代價值投資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就在這所大學教書。巴菲特最大人生夢想,就是想得到格雷厄姆的親自指導。
四
才上一年學,巴菲特就畢業了。給他頒發畢業證書的,正是他的偶像格雷厄姆教授。
教授說:孩子,你的成績非常棒,是我見過最優秀的學生。我為你感到驕傲。巴菲特立即遞出求職申請:教授先生,我能去你的投資公司工作嗎?我可以不要工資的。
格雷厄姆回答說:這個……這是誰家的熊孩子?快讓開,我還得給下一個學生發畢業證呢。
巴菲特被拒絕了,他悲傷地說:誰都靠不住,還得拚爹呀。
於是他回到家鄉奧馬哈,成為父親開辦的小公司的第六名員工。
五
巴菲特在父親開辦的股票經紀公司上班,職責是給客戶推薦績優股。
他給人推薦的股票,是客戶聞所未聞,聽所未聽過的。客戶們都拿他當怪物看待,根本沒人買。
巴菲特很鬱悶,說,生意這種事……好像就是得殺熟,才有得賺。
於是巴菲特就去忽悠自己的嬸子愛麗絲。
愛麗絲最疼愛巴菲特,無論巴菲特提出什麼要求,都想辦法滿足。現在巴菲特叫她買股票,她馬上掏錢買了100股。
總算有個客戶了,巴菲特感覺人生好有成就。就想,嗯,我的事業已經起步了,該考慮婚姻大事了。我發現妹妹的同學蘇珊不錯,要不要拿下?
於是巴菲特就去找妹妹的同學蘇珊求愛,蘇珊就嫁給了巴菲特。
婚後,巴菲特意識到自己在社交方麵的短板,就報名參加了卡耐基勵誌課訓練,聽了大量的心靈雞湯,練出當眾演講、妙語連珠的能力。
婚後兩年,巴菲特24歲,他收到了導師格雷厄姆的邀請信:格雷厄姆公司現缺一名職員,吃苦耐勞不計報酬,要不要來試試?
六
響應命運的召喚,巴菲特立即奔赴格雷厄姆股票經紀公司,到了地方才發現,導師格雷厄姆雖然在業界大名鼎鼎,可是他的公司並不比巴菲特父親的大——但是格雷厄姆的經紀公司在華爾街,這卻是一大優勢。
巴菲特上班了,首先參加會議,聽老板布置任務。
任務是:如何快速解散格雷厄姆公司。
不是吧?人家才剛剛上班,你這公司就要解散,有這麼坑人的嗎?
沒辦法,格雷厄姆之所以在業界大名鼎鼎,是因為他寫過有關價值投資的書。很可能就是在寫作期間,他發現寫作比炒股更好玩。於是格雷厄姆決意解散公司,然後去大學找個教書的職位,一邊教課一邊寫作。
實際上,格雷厄姆把巴菲特忽悠來,是讓巴菲特替他清理業務,而他自己呢,則著手解散公司。
巴菲特在一家解散中的公司,工作了兩年,那叫一個別扭!
七
26歲那年,格雷厄姆公司徹底解散,巴菲特再次回家。
回家之後,他以華爾街凱旋的英雄身份亮相,傾倒全家。然後他把家人和同學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家合夥公司。
這家合夥公司,計有七名股東,分別是:巴菲特的姐姐姐夫、巴菲特的老丈人、嬸子愛麗絲、同學一名、同學媽一名,另有律師同學一名。
七名股東,湊了10萬美元出頭,巴菲特自己注入股金100美元。
然後巴菲特宣布公司章程。
他說,民主,我們要民主,民主的意思,就是公司全部事務我說了算。公司的錢怎麼用,買哪隻股票,你們不許問。這是最大的知識產權,連我老婆都不許打聽,難道你們不認為這是非常偉大的民主嗎?
大家說:隨你,你愛怎麼玩,就怎麼玩……不過就10萬美元,怕你玩不轉呀。
玩不轉……巴菲特的目光,落在了妻子蘇珊身上:蘇珊,咱家孩子在幼兒園,不是有個小夥伴嗎?就讓那小東西入股如何?
讓小東西入股?……
八
多年以後(具體時間是1985年),可口可樂總裁基奧,對記者講了他在1956年時遇到一樁怪事。
那天基奧送孩子去幼兒園,遇到了另一個孩子的家長,熱情地同他打招呼:早上好,今天天氣不錯,晴空萬裏。我叫巴菲特。
你好。基奧客氣地點點頭。
突然之間,那人貼身緊逼過來:請問基奧先生,你打算怎麼給孩子賺取教育基金呢?
基奧呆了呆:我有錢……
對方:可不一定夠。
基奧:我會繼續努力賺。
對方:拿5000美元給我,我不會讓你的錢白放在我這裏的。
基奧:先生,請允許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
基奧回到家,真的和妻子說起這件事。兩人非常困惑,這個叫巴菲特的怪人,到底是誰呀?怎麼臉皮這麼厚?張嘴就朝人要5000美元?他到底靠什麼生活呀?自家孩子和他家孩子同在一個幼兒園,會不會有危險呀?
唉,我真傻。基奧懊惱地說:我怎麼會知道?巴菲特拿10萬美元開始,6年就擴充到700萬美元的股本,10年後的公司總資產暴增至4400萬美元,投資回報率是8倍,如果我當時扔給他5000美元,10年收益分紅外加本金,就是百萬美元了。
一起高智商犯罪,告訴你什麼叫大數據
一
以前,這世界是文人的天下,文人最喜歡幹的,就是弄出個四六不靠的怪名詞,讓公眾暈眩,文人就倍有成就感。後來,這世上有了互聯網,從此文人就沒咒念了。
互聯網行業,因其新,新奇的名詞概念層出不窮,什麼O2O啦,什麼雲計算啦,還有什麼大數據啦……最後這個大數據,是目前頻繁使用的專業術語。
可什麼叫大數據?這玩意兒有什麼用?
大數據就是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算了,咱們就不咬文嚼字生背概念定義了,術語的定義往往很抽象,囉囉唆唆說上一大堆,大腦裏邊猶如雪泥鴻爪,根本就記不住。
咱們舉個高智商犯罪案例,來解釋清楚什麼叫大數據。
二
話說,在山東濟南商河地帶,有這麼一個人,此人命比紙薄,靠從事殯葬業賣點紙錢花圈之類的謀生。此人家有妻子一枚。
這個人的脾氣有點兒暴,經常和老婆吵架,有時候還動手打老婆,打得老婆實在受不了了,於是義無反顧地決定:劈腿!出去找個溫柔的情人!
於是妻子就在外邊偷偷找了個情人,該情人是當地的智慧界人士,家裏開了養雞場,脫離了貧困,但距土豪還有相當距離。
看好了,這裏有仨活寶:粗暴男,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此人極有心計,我們就叫他智慧男好啦。
智慧男擔心他與粗暴男妻子偷情事件被粗暴男發現,就決定請幾個殺手界的人士出馬,幹掉粗暴男。
智慧男花了10萬元,從天津請了兩名殺手界的高人,奔赴山東商河,對粗暴男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追殺行動。
眨眼工夫,追殺粗暴男行動持續了半年,驚險不斷,毫無進展。
三
坦白講,兩名殺手界人士真的很盡責,極敬業。短短半年時間,他們至少策劃了三次大規模追殺。
第一次是製造車禍,第二次是製造爆炸事件,第三次運用了高科技的遙控炸彈。三次追殺都非常專業,唯一的缺憾,就是粗暴男仍然活蹦亂跳。
三次謀殺,雖然未遂,但投入的成本是很高昂的。
於是兩名殺手要求追加預算。
智慧男受不了了,眼見這倆殺手辦不成個兒事,卻興致勃勃地要求再加錢,如果這倆家夥就這麼玩下去,一輩子就靠追殺粗暴男為業謀生,那智慧男豈不是被這倆殺手套牢,慘到家了?
智慧男不愧是智慧男,他答複倆殺手:加錢可以,但你們兩個,必然要血拚一場,一個殺掉另一個,活下來的人得錢並終結此次行動。
倆殺手都是實在人,職業道德過硬,大義凜然地答應了這個條件。
四
2010年1月24日夜晚,兩名殺手一起外出。
相會於商河王皮村村南。
星,黯淡。
月,孤懸。
風,淒寒。
兩名殺手相向而立。
第一個殺手:你來了?
第二個殺手:我來了。
第一個殺手:你不該來的。
第二個殺手:為什麼?
第一個殺手:因為我一直想知道,是你知道的刀快,還是我的槍快!
說話間,第一名殺手突然拔出手槍:啪啪啪……
可是第二名殺手不動如山,他冷冷地看著第一名殺手:兄弟,你嘴裏就別啪啪了,沒用的,要知道江湖之上,早就有句話……
第一個殺手:什麼話?
第二個殺手:黑道上買來的破槍,質量是嚴重靠不住的。你看看,你嘴裏啪啪了這麼半天,可槍裏的子彈根本沒射出來吧?
第一個殺手:奸商居然把打不出子彈的破槍賣給我,人和人之間還有沒有誠信了?
這時候第二名殺手拔刀,仰天長嘯:賜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
言畢,第二名殺手手起刀落,第一名殺手伏屍塵埃。
而後,第二名殺手把屍體拋入井中,悠然離去。
五
2010年7月13日,濟南商河縣孫集鄉的幾個村民在澆地時,從井中掏出了被害殺手的屍體。
當地頓時炸了鍋。
警察緊急出動,很快就把這麼個怪案給破了。
作為凶案當事人的粗暴男妻子、贏了的殺手被逮進了深牢大獄。而花錢雇請殺手的情人智慧男,卻不知所蹤。
這廝居然逃了!
警察很生氣,曰:你居然能夠讓兩個殺手自相殘殺,果然有一套!但有一套也沒用,不管你是上天還是入地,隻要你還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就能夠逮到你!
於是警察開始偵騎四出,到處去逮逃走的智慧男,逮逮逮逮……眨眼工夫,逮了兩年,卻連影子也沒逮到一個。
警察詫異了:這廝本事果然了得,中國這麼多的警察,八方聯網四麵設伏,居然找他不到,這豈不是奇怪?
更奇怪的是,自打智慧男失蹤之後,他銀行賬戶裏的錢,居然沒有動過。這就讓人難理解了,假如這老兄還活著,他總得吃吧?總得住吧?總得花錢……莫非……
莫非這老兄,已經被人幹掉了?
警察們目光嘩啦啦全都轉向了置身事外的粗暴男。
這時候大家才注意到,這個粗暴男,他的表現好怪異!
六
起初,兩名殺手三次行動,都未能要了粗暴男的命,警方隻是佩服這老兄運氣好,居然幾次逃過了暗殺。但直到兩年之後,警方才不得不意識到,這名粗暴男,雖然居處於社會的底層,實際上卻是個高智商人士。倘若他知道妻子的情人買凶殺自己,決計不會罷休,他一定會主動迎接命運的挑戰,幹出點什麼名堂來。
這廝會幹什麼名堂呢?
這時候警察們,想起了粗暴男在兩年前、也就是兩名殺手三次追殺他未遂時,他所說的一句話。
他說:現在的殺手,真是太笨了,費這麼大勁也殺不了個人。如果是我的話,殺了人送去火葬場燒掉,看這案子你怎麼破?
警察終於醒過神來了:失蹤兩年之久的智慧男,很有可能已經被粗暴男殺掉,送火葬場裏燒掉了,要不怎麼會兩年時間找不到人?
再想想粗暴男的職業,他就是從事殯葬業的,在火葬場有極熟絡的人脈交情,幹成這事應該不難!
警察立即衝入火葬場,檢查存檔資料,查看有無異常。
數據檢索的結果是:
一切正常!
七
火葬場裏的屍體,居然都是正常死亡,正常火化,沒有異常。
這個結果讓警察好鬱悶。
然後警察又有了個石破天驚的創意構想——好像這周邊地區火葬場不止這一家,這家沒問題,那咱們去別家火葬場查查。
遍查的結果是,周遭一帶的火葬場,全都沒有異常!
全都正常!
完蛋了,偵查徹底進入了死胡同。
八
絕望之際,大數據——別忘了我們講這個案例的目的,目的就是要解釋大數據——大數據應聲出場。
要解決這個匪夷所思的怪案,非得大數據不可!
九
當然,警方在解說這個案子時,自始至終也沒提到大數據這三個字。警方畢竟不是互聯網業界炒作人士,扯這些幹什麼?
但實際上,警方偵破這起怪事的思維,千真萬確是大數據思維。
這個大數據思維就是——警察無法可想,就一咬牙一狠心,把周邊所有火葬場的資料統統帶到警局裏,然後大家比對著慢慢研究。
這一研究,就研究出一個神奇的怪老人。
這個老人,有名有姓,有兒有女,是當地的居民。他度過了平凡的一生,並在兩年前死去。
老人死後,他分別在兩家火葬場完成了火化流程,其中一家火葬場,正是警方盯住的粗暴男送老人去火化的。
如此一來,事件隻能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這個老人硬是神奇,他在第一家火葬場火化之後,又精神抖擻地爬起來,在粗暴男的陪伴下,去了第二家火葬場進行第二次火化。
第二種可能是,這個老人就是個普通老人,第一家火葬場就把他給燒掉了。而粗暴男以老人之名送入第二家火葬場的屍體,是另一個不明人士的。
你來猜猜,結果會是哪一種呢?
十
警察立即把粗暴男逮到警局。
可逮去也沒用,一沒憑二沒證,警察憑什麼說,粗暴男兩年前焚化的那具屍體,就是智慧男呢?
幸好補充線索並不難,警察先查到粗暴男曾扔掉一隻沙發墊,就立刻意識到,粗暴男的家中很有可能就是凶案現場。
對粗暴男家中的技術分析,果然查驗出了失蹤的智慧男的血漬。
到了這時候,案情終於真相大白了。
案情經過就是,當智慧男與粗暴男的妻子偷情並買凶要殺掉粗暴男之時,粗暴男就立即感覺到了。於是粗暴男就去智慧男家裏,找智慧男。
粗暴男去的時候,他的妻子正在智慧男的家中。智慧男擔心被粗暴男發現,就陪著粗暴男一道出來了,結果被粗暴男帶到家裏,就給弄死了。
弄死與妻子偷情的智慧男之後,粗暴男利用自己與火葬場人際關係熟的優勢,把智慧男的屍體寫成老頭的名字,送到火葬場裏火化了。
雖然老頭的名字同時出現在兩家火葬場的名單上,但單獨查詢任何一家火葬場的數據資料,都查不出問題來。除非兩家火葬場的名單進行比對,才會發現有個老頭被火化了兩次。
就是在這裏,雖然比對的數據量並不大,根本不符合大數據的定義,但其思維,卻是典型的大數據思維。
十一
大數據的特點,就是大,數據量龐大到無法用任何現成軟件來處理的程度。火葬場裏的死者名單,明顯不符合這個要求。
但除此之外,比對幾家不同的火葬場死者名單,正是體現出大數據的思維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
撇開大量、高速、多樣不說,單說說大數據的價值——我們講的這個怪案,精準地體現出了大數據的價值。這種價值,就體現在關聯指標的重疊之上。簡單說,所謂大數據,正和這裏所講述的一家又一家的火葬場死者名單一樣,理論上來說根本沒有比對關聯的意義。即使是互聯網專家,也不會神經到把周邊火葬場死者名單關聯起來。但讓你意想不到的,就在這裏,一旦你做了這看似毫無意義的事件,就會得出驚人的發現。
在這個案子裏,驚人的發現是出現了一個火化兩次的老頭,因而破獲了一起絕頂離奇的凶案。而事實上,大數據應用的第一個重要領域,正是案件偵破方麵。餘者如預測禽流感、預測美國總統大選、預測博彩業,包括預測地震等,應用的方法都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