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想高得上去,先低得下來(1 / 2)

不求回報,等一個大回報:

很多人看起來很普通,可是往往背後有很多個人的資源說出來都會嚇你一跳。

這就要求我們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替別人考慮一步,你多往前想一步,就有可能多一個機會。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有人來公司找你的同事,同事不在,你可以幫忙接待一下。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你能再稍微表現得好一些,你就可以贏得這個同事的心。

你對來者稍微熱情一些,哪怕僅僅是為他倒杯水,對方的心裏有可能都會感覺到,因為你的這位同事在公司很有威信,所以你如此熱情。或者就直接理解為,你同事的人緣不錯,所以你會如此待他。

無論是從哪一種角度理解你的熱情,你態度殷勤一些、姿態稍微低一些,都會幫你的同事在熟人麵前建立他的威信。這樣,你的同事一定會接收到一些正麵的信息,也會非常感激你的好意。

當然這裏還要提醒的是,我們有時候並不知道天上哪一塊雲彩會在什麼時候下雨,不能太過於期待回報馬上就能到來。

講個真實的案例,小陳幫了小董一個忙,小董非常感激,於是就趕緊說:“走,小陳,我請你吃飯。”小陳特別開心,和小董一起到了餐廳,點菜的時候也非常“大方”,花費了小董半個月的工資。接下來很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小董的感激隨著這一頓飯,實實在在由感激變成了一點怨恨。

我們再換一種設計,小董邀請小陳吃飯,小陳沒有去,他這才叫幫忙。因為很多時候,幫忙這件事情,會因為我們要求的回報而變味兒。

就像有的人常常說,別人不知道感激,為什麼呢?因為別人覺得,請你吃飯了,給你送禮物了,欠你的,還清了,這個忙,就忘了。

還有的人常常會說,某某曾經幫過自己,但是自己並不領情。為什麼呢,因為對方不是單純意義的“幫忙”,而是收買人心。

很多時候,我們不必急於要他人立即回報,人心是很微妙的,當你急於得到這個回報的時候,別人的感激就會越來越少。

沉住氣,等別人對你好奇:

很多做過銷售的人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感受,你前期接觸一個人,想了很多的方案,設計了很多話術,這樣做的根本原因並不是要騙對方,而隻是要淡化自己銷售的目的,讓對方以為你不是在騙他。

曉東是一家房地產中介的員工,他常常會找到一些比較不錯的房源。

這當然與他的勤勞密不可分,當大家都偷懶的時候,他會到自己負責的一些小區去轉轉。

有時候看到老年人從超市出來,拎著很沉的東西的時候,他會主動過去搭把手。常常有些人被他打動,就會提起小區內的某個房源的消息。

曉東是一個有分享精神的人,他覺得自己得益於此。

有一次,看著他的同事小趙一籌莫展的樣子,曉東主動分享了自己的這個方法。

小趙感覺十分有道理,於是他變得勤勞起來,也不在屋子裏待著了,經常主動走出去尋找房源。

在小區裏,看到有人拎東西的時候,小趙也會主動上前幫忙,可是效果不好。有一天,小趙累了一天,卻無功而返。回來後,他還抱怨曉東:“太奇怪了,為什麼咱們穿同樣的衣服,我去小區裏要幫人拎個東西什麼的,他們像防賊一樣防著我。一個老太太明明拿不動那堆水果了,我一開口,一伸手,她馬上就低頭走了,都沒正眼瞧我一眼。”

曉東也非常好奇這是怎麼一回事。

他決定,第二天陪著小趙一起去看看問題出在哪裏。

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曉東終於找到人們不理睬小趙的原因了。

原來,小趙每次看到需要幫忙的人,就趕緊走上前去,然後特別熱情地介紹自己,例如:“阿姨您好,我是房地產中介的小趙,我幫您拎東西吧。”

對方一聽這話,馬上拎著東西走了,頭也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