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不當傷形象:
一些重要的場合,我們渴望自己有好的展示,能讓別人記住自己,但是要注意應該使用正確的方式。
曾經,我就目睹了一個年輕人的冒進展示,損害了自己的形象。
有一位老者從海外歸來,想投資家鄉建設。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在歡迎的一個儀式晚會上,有人倡議大家表演個才藝,老者表示可以吹葫蘆絲一曲。有個年輕人是當地某個私營業主的親友,為了表示友好,也表示自己可以用笛子吹一曲。
本來兩者都沒有什麼問題,可是,不妙的卻是,老者吹了一首曲子之後,年輕人居然也吹了同樣的曲子。也許他的本意是想表示兩者是“知音”,但是在他專業演奏的對比下,老者之前的吹奏,顯得是那麼的“業餘”。
老者的表情很不自然,再也沒有什麼笑容。
從交往的過程來說,老者是整個儀式晚會的主角,這是由他的能量決定的,其他人都是配角。為了統一的目的,配角要積極支持尊貴者,熱情地配合尊貴者,不要認為這樣掉價,這反而是一種“本分”。
如配角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不恰當地顯示自己的能耐,賣弄自己的優秀,不僅會傷害主角的光芒,還會讓人覺得是一種缺乏修養、過度炫耀的表現。
在公司也是如此,有的人常常覺得自己能言會道,覺得這是一種能力,還有的人覺得自己能喝酒,覺得這是一種本領。其實,要看這兩種能力如何運用:說多了反而不妙,喝多了也是不會喝的表現。
例如有人見到領導,就想示好。如何示好呢?是“賣弄口舌”,還是“有感而發”,領導所能感受到的是不一樣的。
小秦對領導說:“您看起來瘦多了,領導要多注意休息。”實際上,領導剛剛知道自己的體重增加了兩公斤。
小張對領導說:“昨天的那件事,您處理的方式太圓滿了,我們一定好好學習。”領導覺得沒有白付出,這個年輕人值得栽培。
從這裏可以看到,真正懂誇人的人,會真正地找到這個人真實的讓你感動、讓你學習的地方,從一個真實的事情引出話題,你的形象也會顯得很真實。
過度強勢不明智:
先舉個例子:
大家可能有時候會有一種感性認識,有的大品牌推出產品廣告的時候,走強勢路線,在電視上多時段播放同一個廣告。
這種投入產出比並不高,畢竟有的產品的媒介購買並不是通過電視。例如,年輕人現在大多通過網絡了解產品,如果消費群是年輕人的產品,就沒必要一味在強大的電視媒體上強勢推廣,可以從離購買人群最近的媒體開始推廣。這樣,可以節約一部分廣告開支,不要把這些費用浪費在非目標用戶身上。
有時候,過於強勢,容易模糊目標。因為強勢,所以迷信自己的判斷,不能把控住一些至關重要的細節。人際交往中也常有這樣的現象,有的人習慣給人壓迫感,但最終他得到的很少。有的人沒給你什麼壓力,你卻不知不覺為他做很多。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懂這個道理,雖然和很多同事是同級,可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做得還不錯,就開始主動關心別人,提醒別人應該怎麼做。
開始的時候,大家還很客氣地謝謝我,後來有人對我提意見,說我太強勢。我當時不明白,我如此善意,不計較個人利益地幫助別人,為什麼成為一種強勢了?
後來,領導找我聊天,巧妙地點撥了我一下,我才明白,我的失誤在於沒有把握一種合作的本質。合作的本質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每個人都把自己最擅長的貢獻出來,盡自己所能地做到自己認為最好的,貢獻給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