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次把話說盡:
每個人與他人交往的節奏不一樣,有的人對待他人可以一見如故,還有的人屬於慢熱型。
在我認識的朋友中,大部分情況下,慢熱型保持的交往時間會更長。
因為慢熱,有了更長的時間多接觸,雖說兩個人的關係遠近不完全由時間決定,時間依然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想想看,一個交往了一個月、很投緣的人,還有一個你認識了三年、了解他是個正派的人,這兩個人找你做生意,需要你投進一筆數目不小的資金,你會選擇誰?
我們與別人的交往也是如此,一段追求健康、穩定的關係,多半是慢熱的,通過時間、一些方麵的小細節,建立起牢固的信任。
速熱的人對人好的時候非常好,但是因為是靠著對人不設防的、美好的憧憬去接觸一個人,當發現對方有缺點的時候,他就會迅速降溫、不給對方機會,自己也會被人誤解成是那種“冷熱無常”的人。
給大家講個案例:董萍萍是一個很熱情的女孩,和她共事的芬芬是個稍微有些冷淡、很淡定的女孩。因為芬芬的淡定,兩個人交流時,董萍萍的熱情也慢慢消退,兩個人隻不過是同事關係而已。
一個偶然的機會,董萍萍的感情出了問題,離自己最近的人是芬芬,她實在忍不住就找芬芬訴苦。芬芬看到她如此傷心,就很耐心地安慰她。
看到有人關心自己,董萍萍更是覺得委屈,她從自己是如何認識了這個男朋友,到男朋友家裏的情況,再到這次矛盾的根源和表象……一股腦地傾吐給芬芬。
芬芬也多聊了幾句自己的生活,那天整個上午,兩個人幾乎沒有怎麼工作,一直在用MSN聊天,於是倆人的關係就這樣被迅速拉近了。
開始的時候,董萍萍非常高興自己又多了一個好同事兼閨蜜。後來,她就慢慢發現問題了:由於芬芬身體不太好,所以經常有些請假的事情,因為芬芬覺得跟她很熟悉,所以就總拜托她去幫忙辦理。還有的時候,芬芬請假不在,董萍萍就被委托去幫她頂一下工作任務。
沒過一個月,董萍萍就感覺非常疲勞,她覺得自己沒有得到芬芬的任何好處,在芬芬生病的時候,她卻要充當替班的角色,感覺非常委屈。她對芬芬開始有了抵觸,覺得芬芬這個人不好交往,沒有分寸感。
其實董萍萍一直沒有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哪裏,起初,就是因為她自己“說多了”,試想,一個都能和你聊私密生活的同事,肯定和你關係不一般,那麼,自己有了問題之後,當然找關係最好的人幫忙了。
這就是提醒大家,兩個人的關係需要一些時間來積累,也可以說,兩人性格是否適合交往,需要時間的考驗,需要必要的鋪墊和積累。你想讓一些人陪你走得更久,你們間的溫度就得慢慢上升才行,火力也得慢慢地、一點點地加大。
違背了這個原理,一次把話說盡,把所有的底牌都亮給別人,這種偶爾的信任有可能對於別人來說是一種誤導,也會對自己產生困擾。
多餘的心,做多餘的事:
很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的時候,我想從穩定的工作中跳出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認識一些有社會資源的人,我希望他們給予一些幫助。每當被拒絕、碰壁的時候,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我有些能力了,一定會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年輕人。
現在過了很多年,我徹底諒解了當年那些我認為僅僅是“舉口之勞”、“舉手之勞”卻不幫我的人。不是他們不熱心,而是有時候,人們無法判斷自己在幫一個什麼樣的忙,這件事情做完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效果,是推動別人往上走一步,還是把別人從大路上往歧途推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