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人物未必頭頂光環:
在社會上,當我們發展順利的時候,我們未必覺得誰是我們的關鍵人物。
但當出現了問題的時候,我們會很希望有關鍵的人物替我們扛一些問題。
這是人們通常都會有的情況,然而有的時候,我們也要提醒自己,在一些關鍵時刻出現在我們身邊的人,就有可能是關鍵人物,隻是他們未必頭頂光環。
講個案例:老李自己經營了一個不錯的小公司,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非常辛苦,他要管理、帶人,同時自己還是業務員,有些中小業務他也不得不親自出馬。
終於公司有起色了,合作的客戶積累得越來越多。老李的銀行賬戶進賬也越來越多。
此時,有個客戶給老李介紹了一個大客戶,推薦老李與他們進行合作。老李見了幾次大客戶之後,內心非常不舒服。他覺得大客戶態度倨傲,令他感覺又回到了剛起步的階段,回憶起當初的辛酸,老李開始排斥這次大型的商業合作。
老員工老劉勸他,企業雖然發展很好,但是有大機會要把握住,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老李聽不進去,趁著喝酒的時候,裝作醉了,吼了老劉一句:“我才是一把手。這裏作決定的隻能有我一個人的聲音!”
很多人勸老劉不要往心裏去,老劉也在尷尬中裝作不在意。
後來,老劉還是離開了公司。
老劉走了以後,老李更加放鬆了,想起以前看人臉色吃的苦,他格外願意接近那些奉承他的小客戶,更加不重視大中型客戶的開發。
開始的時候,小客戶的確很多。但是每個行業都是如此,當你感覺這個行業能夠贏利的時候,也就是競爭對手出現的時候。在老李所在的城市中,出現了多家競爭對手,小客戶們當然更加注重價格和贏利,“價比三家”之後,老李的很多客戶都流失了。
老李猛然才發現,認識這麼多人,怎麼身邊沒有幾個人能稱得上“朋友”?
而此時,他發現想避免現金流斷掉的危險,如果能與一家有實力的大客戶一起合作,是降低風險、提高抗壓能力很好的措施。然而,為時太晚,他的優勢變小了,別的競爭對手早已先行一步了。
講這個案例,是為了告訴大家,有的關鍵人物未必頭頂光環,往往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能給你提供另一種思考的人。老劉是老李的關鍵人物,雖然他不是企業的創始人,但是他有更深遠的市場敏感度。
再從人心分析,老李是企業創始人,他對大合作之後一定程度的權力被限製,私心上一定存在不滿意。老劉則不同,他不是創始人,沒有很強的個人感情色彩,所以更能從可管理性的角度看待企業的發展。
每個人都應該珍惜那些給我們提供生活另一麵思考的人,也許,我們拒絕的,恰恰是我們需要的。
三種人變成一種人:
每個人的身邊都可能有三類人,第一類人是對你心存善意的人,第二類人是根本不關心你的人,第三類人是對你有惡意的人。
如果處理得當,第二類人和第三類人都有可能變成第一類人。
例如,有惡意的人會常常在語言上有所挑釁,例如說:“你知道XX原理嗎?真懷疑你大學是怎麼畢業的。”、“XX是如此有名的詩人,你居然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你真該學習了。”
這些問題以及它們那些數不勝數的變種,根本就不是真的有什麼疑問,也並不是真的給出什麼建議,或許它們隻是為了使你失去平穩的心態。當遇到別人問你這樣問題的時候,如果你憤怒,或者費盡心力去找對方的漏洞進行還擊,都有點兒浪費自己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