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呢,他應該給老高的領導打電話,哪怕私下說幾句好話,強調自己需要對方的配合,也不會丟掉自己的體麵,把小爭端化為無形。
想想看,如果老王的領導找老王,安排他做好統計表的工作,老王縱然抵觸,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這是為什麼呢?
做統計表這種配合其他部門工作、出力不討好的活,領導安排他做了,有可能在本部門出現其他類似情況的時候,領導會再找其他人做,或者即使領導沒有其他安排,還是讓他做,他得到本部門領導的好感,這對自己的工作是有好處的。而老高並不是他的領導,因為老高給不了自己任何好處,還試圖居高臨下壓製自己,這當然要引起他的憤怒了。
利益永遠是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每個人要學會守住自己,當自己給不了別人利益誘惑的時候,就要審時度勢去做事,不可情緒化地做衝動的事,到頭來傷人傷己。
不卑不亢是一種技能:
不卑不亢的這種態度很難得,因為人的本能中有趨利避害的成分。
這不是與生俱來的態度,所以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才能活得漂亮。
有時候,當你卑微地說一句名不副實的套話好話的時候,這一絲的卑微被別人捕捉到,就會在他人的心裏放大,你的分量自然就輕了。
反之,與他人交往時一定注意對他人的尊重。講一件我以前經曆的事情,有個不大熟悉的遠房親戚,通過不少人要到我的電話,不巧的是,他經常打電話的時候,我都在開會。好幾次我都沒有接到電話,也由於忙碌,沒有回電。
終於有一天,老家親戚給我打電話,說這位大伯有事情找我,說他家裏挺不容易的,可能有點事情需要我幫忙,讓我一定接電話。於是,有天晚上,我就主動打回去電話。
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他家裏隻有一個孩子小杜,大學畢業兩年了,還沒有參加工作,讀的設計專業。小杜回老家之後,沒有特別對口的專業,他心情很鬱悶,想來北京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問我是否有認識的人。
我沒有立即答應,如果公司沒有需求,硬往裏塞人太困難了,隻說盡力問問朋友,是否有相關的工作需求、待遇能稍微好點的,看是否可以幫忙介紹一下。
沒超過一周,有回音了,有個朋友給推薦了一個公司。我了解了一下,相關的待遇的確不錯,而且,如果進入這家公司,潛心發展,未來大有可為。
給老家的大伯打了電話,告訴他有點眉目了,然後我要到了小杜的手機號,想和小杜溝通一下,聽一下他的意思。
給小杜打電話的時候,他的態度始終是淡淡的,淡到不像他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應該有的態度。聊了幾句,他最後淡淡地掛了電話,對我沒有稱呼,也沒說謝謝。
當然,我不可能去和一個孩子計較些許禮節的事情,但是我當時想的是,這樣的態度進入公司,是很難與他人相處的。這是讓我頭疼的一點,我更擔心的是,小杜這個孩子情商不太高,他對家人的辛苦缺乏體察,他似乎不懂家人是如何辛苦,拉下麵子找我,才得到這樣的一個機緣。
這件事情不是我不幫忙,而是我幫不了,我如果介紹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進一家成熟的公司,這個孩子會成為別人的笑話,我的信任度也會打折扣。
幾經周折,我還是給小杜在老家找了個和設計相關的工作,讓他先去曆練一下。很多事,隻有經曆過,時間讓他慢慢懂一些人情世故,他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機會。
一句話回味:
人的目光是敏銳的,如果你流露出一絲卑微,被對方收入眼底的時候就會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