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隱私傷自己:
人際交往的時候,難免會互相交流一些私密的信息,有的信息別人可以說,你可以聽,但是你卻不能追問。
例如,大部分人都覺得被打探收入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別人不聊這方麵的問題,你最好不要問,因為有時候,太清楚一個人的收入如同脫去他人的衣服。你對他的整個生活狀態都會有所判斷。更不要問人家的財務怎樣支出,即使你覺得對方賺得再多,也不要隨便問。道理很簡單,你替對方想一想,對方比你有錢,但是他比較善良,害怕你聽了以後不舒服,對方賺得少,這就是等於往別人心頭刺了一下。
除了常規的這些社會規範以外,還要注意一些特殊場合對一些問題的把握。
還記得我剛工作的時候,有一次,我和夏秘書與領導一起開了一個小型會議。就在這個時候,領導電話響了,他看了一眼電話,眉頭皺了起來,但他沒有避諱,他示意我們稍等一會兒,就接通了電話。
我們都知道不應該聽領導的電話,但是他的聲音的確光明磊落:“你別無休止地鬧了,我已經給你安排了最好的病房,也找了最好的大夫。我知道你動手術不好受,但是我有什麼辦法呢,我還要上班,還要工作……”
領導大概就是翻來覆去這麼幾句話,我們都知道他的太太做手術了。
他說了一會兒之後,有點不耐煩地掛斷了電話。
掛上電話之後,夏秘書馬上關心地詢問領導夫人現在好多了吧?
沒想到,聽完這句話,一向不流露表情的領導突然有點惱怒,他說:“這是你該問的事嗎?”
話音中帶了一些怒氣。
當時,我有兩點不太理解,一方麵,按常理來說,夏秘書也是關心,可是為何領導如此生氣?另一方麵,他沒有避諱我們,接打電話,就沒有要隱瞞的意思。為什麼發那麼大脾氣呢?
轉念一想,我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覺得自己反應沒那麼快,反而是件好事。
首先,領導是個務實的人,夏秘書的關心是領導根本不需要的,不能解決實質問題。其次,領導不避諱我們,是因為我們的級別不夠高,不值得他避諱。再次,領導自己打電話聊這件事情,雖然他的狀態一掃平時的威嚴,看起來甚至有點無奈,但是我們聽過之後,不提這件事是下屬的一種本分。舉個例子來說,走路的時候,看見領導摔了一跤,隻要沒有大礙,你要做的不是跑去攙扶,而是要裝作沒看見,做自己該做的事,忘記領導那一刻的尷尬。
有時候,我們與他人的交往,別人需要的就是你不要太能記得一些事,而是你忘性大,他們才能更放鬆。
會聊才不會失身份:
有的人不是壞人,但他不會是你的朋友。
如果他的精神層麵距離你的太遙遠,或者你距離他的太遙遠,那就隻能在物理距離上也繼續保持,不然,兩個人都不好受。
王小波曾經在一篇雜文《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的文章中,有這樣的幾句話:我敢說大學教授站在講壇上,斷斷不會這樣說:你們這些罪人,快懺悔吧……這與身份不符。因為口沫飛濺,對別人大作價值評判,層次很低。
講的就是一個人要有符合自己身份的一種風範。當然,我們這裏指的“身份”並沒有歧視的意思,是指社會賦予每個人不同的社會角色。
有的人說話無所顧忌,完全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令別人與他產生不可彌補的隔閡。
有一位女士曾經講到過這樣的經曆:她的一個男同事半夜給她打電話,說喝醉了,心裏特別難受,想聊聊。
據她所說,這位男同事特別正派,也很正常,沒有什麼企圖,但是這個半夜的電話,就是讓她感覺心裏非常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