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敵老將陳化成(1 / 1)

有一個人,受到全軍將士和百姓的愛戴,被親切地稱呼為“陳老佛”;有一個人,使盜賊和外國敵軍聞風喪膽,被敬畏地稱呼為“陳老虎”。他就是鴉片戰爭時期守衛吳淞要塞,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軍的著名將領——陳化成。

陳化成自幼熟習水性,精通武藝,智勇過人,年輕時就加入了清軍水師。因抓捕海盜立下不少功績,很快就升任為福建水師提督。當時英國常常打著商務活動的旗號,派遣艦船在福建海域一帶窺探,進行間諜活動,還走私鴉片,不斷侵擾沿海百姓。陳化成督率水師,認真巡邏,嚴行堵截。

有一次,英國軍艦駛進福建閩安海麵,且放下小船繼續深入。閩安副將周廷祥出麵製止,狡猾的英國領事找了個借口,說是要來接居住在漳浦的英國“難民”,他們可以換坐小船,到入口投書。這個理由聽起來冠冕堂皇,讓人難以拒絕。

副將把情況向陳化成稟明後,陳化成冷笑一聲,道:“他欺我中華無人嗎?”於是他命令不予接見,並派人轉諭:“難民”應照例說明情況,由我國護送到廣州回國,現“難民”未供係英國人,且英國領事稟文亦未將“難民”姓名指出,難以確信。隨後他當即令水師將小船押至大船,驅出領海。惱羞成怒的英國軍艦離開以後,還時常心懷怨懟前來挑釁。凡是前來挑釁的戰艦,都被陳化成毫不留情地下令打擊,最終都被驅逐出我國領海。

吳淞口位於黃浦江與長江交彙處,是保衛上海和長江門戶的首要陣地。陳化成調任江南提督駐守吳淞口後,積極備戰,大力加強陣地防禦。當時,江蘇軍營廢弛已久,從未講求訓練,各營將士都因循守舊,鬆弛不振,水師尤甚。陳化成將從福建帶來的1000名勇敢善戰的親兵派駐吳淞,並從中挑出富有作戰經驗的軍官到各營當教練。他自己還親臨教場,授以士兵“避炮法”等軍事常識。

有個新入伍的小兵懷疑地問:“人的血肉之軀如何抵擋炮火?”陳化成走到他身邊,拍拍自己剛剛擊退英軍時被炮火打傷的腿說:“你看,我不就是避開炮火活著的人麼?”

陳化成環顧周圍的水軍,大聲說道:“就算真的躲不過炮火,又有何懼?人終有一死,為國家而死,死又何妨?我們隻要沒有畏死之心,侵略者就斷沒有打不敗的道理!”在場士兵們無不信服。陳化成在吳淞深得士卒之心,連英國軍隊也畏其威名,正有所謂:“不怕江南百萬兵,隻怕江南陳化成。”

陳化成平時生活十分簡樸,他身為提督,每當車馬出入時,往往自備薪水,不用儀仗。駐防吳淞的時候,不避風雨暑熱,住宿單布帳房,與士卒同甘共苦。他還時常親自搖駕小舟,迎著風浪,往來海濱巡查。

有個秋天的夜晚,瞬間狂風大作,暴雨傾注,海潮洶湧,潮水溢過塘麵,湧進了駐紮在江邊的營帳。部將們都紛紛勸陳化成移帳。

陳化成仍端坐在帳內,擺擺手說:“大帳一移,三軍心亂。況且我遷去幹燥的高處,但士兵們還在這裏,我於心何安?”他一直堅持到潮退。當時,朝廷還派人專程探望陳化成可曾移帳。聽到馬蹄聲,陳化成從容地從帳中走出來,使來人很受感動。

冬天,大雪壓帳,嚴寒刺骨,常人都是徹夜難眠,陳化成卻不懼嚴寒。每天他都要踏雪巡營,噓寒問暖,見士卒衣著單薄,便令人趕製棉衣發給他們,體恤士卒如同家人。後來兩江總督得知陳化成生活節儉,懷疑他囊中羞澀,便令軍需處每10日送給他250兩白銀。陳化成堅決推辭沒有接受。他生日那天,有些軍營將士特製金字旗,送來祝壽,也被他拒絕,立命撕毀。吳淞一帶人民都稱讚道:“官兵都吸民膏髓,陳公但飲吳淞水。”

1842年6月16日,英國侵略者全力進攻吳淞要塞。67歲的老將陳化成率官兵4000人把守吳淞炮台。他對部將說:“武臣衛國,死於疆場,幸也,爾等勉之。”

江麵上的英艦集結得密密麻麻,炮聲震天。陳化成一直在帳外揮旗發炮,與侵略軍對擊,擊中敵艦多次,連侵略軍也不得不承認:“自與中國軍隊作戰以來,中國人的炮火以這次最厲害。”

然而,在英軍強烈的猛攻下,分守他處的將領貪生怕死,開始撤軍逃跑。隻有陳化成帶領親兵數十人,堅定守衛孤立無援的西炮台陣地。凡炮兵缺處,陳化成便親點火藥,連開數十門炮。炮震得他手流鮮血,他還堅持指揮槍隊向登岸的侵略軍射擊。當登陸英軍大隊擁至,陳化成身中洋槍7彈,力不能支,仍揮旗促戰,大呼:“毋畏!施炮……”聲漸微弱,直到壯烈犧牲。

這次吳淞要塞保衛戰,共擊毀敵艦8艘,殲滅侵略軍600餘人。陳化成的遺體殯葬時,數萬人罷市哭奠,殺牛以祭,設香案於路。時人有憑吊詩句雲:“報國捐軀日,遙天黯將星,山河留壯氣,風雨泣陰靈;淚灑三軍血,名流萬載馨,茫茫煙水闊,憑吊問滄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