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拉美旋風
全球觀
作者:彼得·哈基姆(Peter Hakim) 瑪格麗特 邁爾斯(Margaret Myers)
在今年訪問拉美的各國領導人中,沒有誰能比中國的李克強總理更受歡迎了。他訪問了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陪同的還有100多位來自中國的商業領袖。這一係列出訪是一月份中國當局與CELAC(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代表在北京會晤後進行的。在此次新成立的中國拉美加勒比共同體論壇(China-CELAC)首次會議上,中國宣布將爭取把與拉美的年貿易額翻倍,達到5千億美元左右,並把對該地區的總投資提升至2500億美元。鑒於中國的貿易、投資和融資對拉美經濟越來越重要,對處於經濟普遍放緩並麵臨外部資本不足的拉美地區來說,這個十年期的宏偉目標無疑是個好消息。拉美的經濟困境,至少部分上是由於中國自身的經濟增長放緩和進口需求減少所導致的,因此李克強總理的訪問變得尤為重要。
目前,中國領導人出訪拉美已成為多年的習慣,他們主要關注的是與該地區建立和擴大商業關係。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上任後僅數月(在與奧巴馬總統加州會麵之前)便訪問了墨西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以及哥斯達黎加。2014年,習主席又在巴西出席了金磚國家會議,在巴西利亞進行了一係列雙邊會議,然後訪問了阿根廷、古巴和委內瑞拉。李克強總理的訪問不僅進一步確認了中國對該地區的重視,還證明了中國對拉美政策的一貫性和一致性——特別是中國對經濟事務的重視、強調避免國內政治混亂、關注商品生產與運輸,以及中國對該地區的長期承諾。然而,對於此次四國之行,許多拉美人民還提出疑問:拉美地區是否應追求更廣泛的經濟關係,減少因中國對少數商品的大量使用而產生的依賴?
巴西再次成為中國領導人出訪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在中國與拉美貿易中,巴西占據40%以上,並吸引了近一半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而且,中國和巴西還以多種其他方式相互聯係著。兩國都是金磚國家創始國,並在合作建立金磚國家新的多邊金融機構。巴西還是中國主導的新國際發展銀行中的唯一拉美成員。此外,中國作為越來越重要的世界政治參與者,必須對巴西予以關注,而不僅僅是作為經濟夥伴和地區力量。在努力擴大新興經濟體在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重要機構中的作用方麵,以及創造新的多邊組織方麵,中國和巴西都是天然盟友。
巴西的經濟困境令李克強總理的訪問變得對該國特別關鍵。預測巴西經濟在2015年將萎縮,在2016年才開始逐步擴大;與此同時,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都在增加,出口、海外投資以及國內投資都在減少——使得中國大規模的融資和投資對促進經濟重新增長變得非常重要。中國承諾在接下來幾年對巴西的投資規模合計將超過500億美元,加上中國的支持給巴西和海外投資者增加的信心會令經濟複蘇得更快,同時也會少些陣痛。
目前正在考察的主要項目包括資助巴西兩家最大的公司——仍受數十億美元腐敗醜聞影響的石油巨頭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和近幾年也在經受逆轉的鋼鐵集團淡水河穀公司(Vale)。在李克強總理拉美之行提出的倡議中,最具雄心的是修建一條鐵路線:從大西洋開始,經巴西富庶的農業區,從亞馬遜地區進入秘魯,並在太平洋邊的一個秘魯港口結束。若能夠實施,這一宏偉計劃將給中國、巴西和秘魯三個國家都帶來潛在的商業利益,同時也將開啟更廣泛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整合這一長期區域目標。然而,對該項目的可行性還受到很多質疑,包括有可能極大低估了預計成本;即便能夠克服環保團體和當地土著群體的強烈反對,成本也會增加並推遲建設;而且,三國要達成一致也將極其困難。有些巴西人民擔心,鑒於巴西目前脆弱的經濟,中資在幾乎所有項目中都具有明顯的談判優勢。
到目前為止提出的投資計劃都與中國的政策方向相一致,關乎中國的長期利益。中國當局並非極其擔心巴西目前的經濟弱勢,而是把這個南美國家視為未來重要原材料的關鍵供應國,以及中國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的潛在出口市場。對巴西政府,以及其他拉美國家政府而言,相較於其他雙邊和多邊債權人,還是歡迎中國著眼於其經濟管理、環境政策和社會標準等相對有限的需求上。
雖然習近平主席近來承諾要對拉美進行更加多樣化的投資(在2014年7月宣布的“1+3+6合作框架”中有規定),巴西和其他拉美政府仍對中國對該地區的進口和投資的多樣化有限性感到不安。根據聯合國拉美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U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的數據,中國雖然對大量產業(包括製造業、造船業、科技業等)進行了新投資,但約90%仍投向了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