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學泰鬥間的一樁學術公案(2 / 2)

陳廷祚書中所說的強掠他學術成果的人,正是國內傳染病研究的泰鬥級人物、著名的微生物專家、熱帶醫學的奠基人鍾惠瀾先生。在各種公開出版的傳記和文字材料中,對鍾惠瀾處理1958年溫江疫情的描述,一直是作為他的人生亮點,甚至譽其為“華佗再世”而反複宣傳的,材料感人、栩栩如生:“1958年,四川的溫江、重慶、樂山、雅安等地區同時爆發一種來勢凶猛的傳染病,患者發高燒、淋巴腺腫大、咳血,甚至在短期內死亡。當地懷疑是鼠疫或特種流感,因而封鎖了疫區。周恩來總理得知這一情況後,馬上給鍾惠瀾打電話,派他去處理疫情,指示他要盡最大努力控製住疾病的流行。第二天,他就趕到疫區,經過多方麵考察,很快否定了鼠疫的可能,確定這是一種名為‘鉤端螺旋體病’的惡性流行性傳染病。由於判斷正確,三天內便控製了疫情,解除了對疫區的封鎖。鍾惠瀾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周恩來總理的讚賞,周總理親自打長途電話,說‘鍾院長,你又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後來鍾惠瀾回到北京向周恩來總理彙報時,再次獲得了總理的誇獎,說他又立了一大功。”

到了新時期,陳廷祚終於被摘掉了“右派”帽子。時過30年後,四川省衛生部門也為撲滅四川溫江大規模瘟疫一事正本清源,承認陳廷祚當年的科研成果與獨特貢獻。但陳廷祚本人,卻從1987年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醫學家薈萃》一書中,看到了這樣一個反常的、不可思議的現象:就在同一本書中,陳廷祚和鍾惠瀾都各自宣稱自己是首先發現新型鉤體病原體的人。這也讓陳廷祚在事隔30多年後,才覺察到自己的科研成果早已被他人剽竊了。於是,他先後撰寫了六篇專題論述,列出當初種種的實驗資料,將事實真相披露於世。此外,他和家人為此事曾多次寫信找有關部門申訴,以求給個說法,討回公道,卻無人回應。最後,他隻好把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詳細寫下,彙成《陳情表》一書。

今天看來,這場公案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雙方的政治地位不對等,一個是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和1978年成立於北京的中國科學院熱帶病研究所所長;另一個是當年被打入“另冊”的右派分子,是20多年來一直被打擊、被排斥的對象。二是宣傳媒體一邊倒的傾向性,時至今日,在對溫江防疫一事的報道上,官方媒介所沿襲的依舊是20世紀50年代的定論,是把鍾惠瀾作為首要功臣來歌頌的。2001年,在鍾惠瀾誕辰100周年紀念的報道中,他一生的最大亮點,依舊是20世紀50年代關於溫江瘟疫的研究成果。而作為另一方的陳廷祚,人微言輕,在內地根本發不出聲來,隻能自己花錢在香港出書,道出事情的前因後果,僅在小範圍贈送。第三,也是較為棘手的一點,作為公案一方的鍾惠瀾先生,已經辭世20多年了,更沒有人願意來插手或調查這場公案的是非原委了。當下,抄襲剽竊已成家常便飯,利用職務與權勢來搶奪別人學術成果的現象屢見不鮮,時有所聞,更遑論這樁半個多世紀前的陳年積案!

“陳情表”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以臣子向君主奏事陳情、告白冤屈為主要內容。而陳廷祚所親曆的這學術公案,他雖是娓娓陳情,曲盡悲辛,又該與誰細論?直到他98歲告別人世的那一天,這場公案依舊是了猶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