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附錄:儲福金的來信(1 / 1)

本夫兄:

一個炎熱的夏天終於過去了。南京暑天的悶熱,真是夠人受的。

整個一季熱天,我都處在一種懶散的精神狀態中,除了一部電視劇《生命交響詩》外,幾乎什麼也沒寫。似乎想在理論上尋求一點東西,又似乎說不清要尋求什麼。看了一些書,金庸的小說大都看了,很佩服他的作品中那奇異的想象,宏大的結構,還有那種高度的哲理、人性和人情味。

也看了一些新作。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等一類作品,韓少功的《爸爸爸》等一類作品。看來這是兩類完全不同的作品。劉索拉是明顯地接受了歐美文學的影響,而韓少功同時有尋“根”的理論文章,可以說是從古代文化中尋覓出路。

對這兩類作品,現在文壇眾說紛紜,引出許多的文學理論來。我則認為,這兩種努力其實有它們的共同之處。作家們努力想擺脫過去總是用一種文體來寫作品的傾向,努力想從單純描寫政治和表現社會學的圈子裏跳出來,追求新的特色。追求不同的創作個性。這種努力一下子就引起了文壇的注意,這也是文壇百花齊放的好事。

隻是感到劉索拉的那一類的作品,模仿痕跡重了些,人物形象的“根”似乎總不那麼實在。而尋“根”的一些作品,又複舊了些,文字上雕琢痕跡重了些,內容多貼近蠻荒,也離現時的土壤遠了些。當然,恐怕現在要求成熟,太苛刻了些,總之,文學還須有很大的進步。

閑扯了這些看法,也不知對否,望能聽到你的意見。

握手!

福金

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