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往城裏跑過好多趟,親自采購螺釘、螺母和彈簧之類的小五金標準件,同時也向有關部門提過要求,建議由正規工廠成批生產這種砸杏仁機。但是,天知道,這些口頭的和書麵的建議都呈報到哪位大爺那裏去了?總之“泥牛入海無消息”。

內工是個老實到家的老好人,對此並不過份計較,反而高高興興地“獨立”製造著砸杏仁機,不斷“裝備”著杏花峪的鄉親們。

“杏花峪有三寶:杏仁、柿子、綿核桃。”內工越說越來勁兒,滿臉帶笑,如數家珍:“綿核桃就是薄皮大核桃,那核桃仁含油量在百分之六十以上!還有一種火柿子,就是含糖量極高的高莊柿子,能做柿餅。這幾年,農村實行了新政策,我們杏花峪的杏樹、柿子樹、核桃樹,可都變成搖錢樹啦!哈哈哈!”

他為什麼笑得這麼開心?原來,做柿餅必須先削柿子皮,才便於曬幹水份,才能捏出柿霜來。然而,削柿子皮,剝核桃的青皮和砸核桃的硬皮,都是很費工的活兒……在家鄉這四年時間裏,除了製作砸杏仁機,芮向仁還研製成功了適於一家一戶使用的柿子削皮機、核桃剝皮機、砸核桃仁機。樣樣做得小巧精美。他,完全沉浸在自己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樂趣之中了!

直到前不久,農機公司調整了領導班子,新經理查閱“積案”,才發現了十幾位農民和芮向仁本人請求成批生產砸杏仁機等等半機械化小農具的來信。這位新上任的經大人隻有三十一歲,頭腦機敏,腿腳勤快,當天就跑到杏花峪來,親眼看到了這些“土生土長”的小農具,並且在縣醫院的病房裏找到了芮向仁同誌。

“他是什麼病?重嗎?”新經理關切地詢問主治醫師。

“比較重。虛脫……出現過休克。”

“到底是什麼病呢?”

“好幾種慢性病。”

“大夫!您說話痛快點兒好不好?芮工程師主要的是什麼病?”

“經理同誌,您別著急。這種病,未老先衰……一言難盡。”

年輕的新經理看望了芮向仁,說明了來意。

“我決定,由農機公司成批訂貨,安排正規工廠生產您設計的這四種果品加工機具。當然,您應該安心養病。我是說,山區農戶迫切需要這些小型農機具!它不但可以富民,而且可以支援外貿。所有,我就簡單地說啦,請您提供設計圖紙!”

“不行!這些圖紙不能給你。”

內工一口回絕。經理大吃一驚。

“芮工程師,您放心!圖紙我們花錢買;新產品通過鑒定之後,我們還可以向領導部門為您申請一筆獎金。”

“獎金……?”

內工的聲調兒有點哽噎了。他猛然想起了當年油田頗具吸引力的那百十元年終獎!想起了事業單位隻準發那帶獎字的搪瓷茶杯。他是個搞了二十多年設計,卻從未領過獎金的人啊。

“是的,重獎!您應該得到設計獎,發明獎!我們說話是算數的。”

“我現在不缺錢花。如果你們真的要這些圖紙,那麼,我今天就出院,回農機研究所去,借用他們的儀器,我給你們重新畫四套準確、正規的機械加工圖。”

“那,您的身體!”

“身體?比從前好多啦!”

談到這兒,內工又高興地笑了一陣。窗外已泛起白色的朝霧。我真後悔,不該打擾他的睡眠。趕緊關了電燈:“快睡一會兒吧!”

他卻很興奮,趿著鞋下床,推開窗子,使勁兒吸著新鮮空氣,喃喃地說:“老夥計,你看,我能調回研究所來嗎?”

“這還用問?李所長不是已經代表你跟農機公司簽訂提供圖紙的合同了嘛!”

“對對,李工替我簽合同,足以證明我又是研究所的人啦!哈哈,我愛這個崗位!”

寫於1984年冬

§§第十五章 紅山美人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