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極富前瞻性的中小學課程設置(4)(1 / 3)

2.自然界和自然界的變化

(1)多樣性和共通性。例如,取常見的動植物、岩石物、天然或人工物等進行觀察或實驗。通過某次觀測即使看不見共通性,但經過變化觀測或變化思路的話,可以讓學生找到他們的共通性。這裏,通過各種各樣的觀察和試驗,進行事物觀察和分類及相互的排位,對結果進行考察和評價的學習應該是重點。這樣就能讓學生找到多樣性和共通性,並達到一個更高的程度,即認識到在這些考察中標準的選擇是重要的。在對事物現象分類考察時,不是直接操作學術性的分類體係,而是讓學生理解選擇基準的重要性和掌握看自然的方法和思路。

(2)變化,平衡,相互作用。在自然界中,事物或隨時發生變化或隨時達到平衡。在這些事物之間,存在相互的力和作用。有關這一點要讓學生去發現。還要讓他們認識到:這樣的事物現象在自然界的各階層各水平都能見到,並且正是它們相互聯係構成了自然界。這裏要應用地球的熱平衡,生態係統裏存在的各種各樣相互作用、化學變化和化學平衡、力的平衡等例子。

(3)能源及其變化。取一種常見的能源,應用“(1)多樣性和共通性”中的內容讓學生把見到的現象用能量這個共通的概念來說明。使他們理解能量的種類和各種能量間的變化,形成能量保存的概念。在這裏,也要避開能量原理的詳細化,用簡單的例子使學生理解。例如用發電、電池、光合成、呼吸等具體的例子,使學生加強對能量的關心,掌握能量的概念。但是因自然界中的事物在變化或相互作用的時候,一定會伴有能量的變化,所以需要讓學生把能量的概念和“(2)變化,平衡,相互作用”裏的內容聯係起來展開學習。

3.人類和自然

這裏讓學生綜合的歸納人類同自然的聯係也是學習的目標之一。具體說來就是讓學生理解能源、能量及其使用方法;自然環境及保護它的重要性;和自然科學的進步同人類生活的關係等。

有關人類與自然的聯係是指自然在支持人類的同時也受到人類生活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從科學的角度來處理兩者之間的協調。此外還要了解科學的進步和人類生活之間的聯係。

(1)資源,能源及其利用。是指水資源、化石資源、太陽能、原子能等能源,能量的種類和特性以及利用特性的方法。例如,針對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有限,不能再生產而太陽能卻不會枯竭和無環境汙染的特點,今後要考慮開發後一種能源的儲備、儲藏的技術。另外在使用原子能時,在考慮它的有用性時也要考慮廢棄物的處理對人體的影響。此外還可了解一些資源、能源再利用的例子和適當利用生物的增殖力就不會使生物資源枯竭的常識。

(2)自然環境及其保護。太陽輻射、空氣、土壤、生物等之間相互關聯形成了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給人類帶來了恩惠,但人類的活動卻擾亂了物質的循環、汙染了環境。過度的開發利用改變並破壞了自然界的平衡。這些都要具體的拿出來考慮。另外,還要讓學生理解自然環境的組合,讓他們考慮防止汙染環境的對策。認識到人類和自然保持和諧關係的重要性。

(3)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類生活。例如,通過電子學、醫療技術、新材料的開發等來調查利用最新科學技術成果的情況。此外,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了富裕的生活,但如果利用不當也會有危險的一麵。這一點要讓學生理解並認識到關心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係的科學技術及其存在方式是必要的。但是不必涉及過分專業性的內容,也不能太籠統。

4.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即通過探索性的學習讓學生獲得科學的方法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時也對自然科學多一層關心。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及學校的實際情況來設定課題。但希望在設定課題時要和中學學過的理科基礎、“綜合理科”中“2.自然界及其變化”以及“3.人類和自然”這兩項取得聯係,同時把它納入年度指導計劃中,設立係統性、連續性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