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源源洎水 悠悠鄉情——在北京享受鄉情之悅(1 / 1)

我到過祖國的天南地北,也到過歐美諸國,但在我心靈深處,最難忘懷的是我的故鄉樂平。

“誰不說俺家鄉好。”樂平是具有18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縣新市,素有“山川鍾秀、人傑地靈”之稱。秀麗的山川,厚重的曆史,濃鬱的文化,滄桑的演變,造就樂平成為獨具特色的江南縣市。然而,論風景,論富庶,論文化,泱泱大國,比比皆是。故鄉之所以使人感動,是由於故鄉常常引起遊子的思念。“翥山洎水注心頭,養育深思豈能忘。”是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父老養育了我們。不論何時何地,遊子對故鄉山川草木都滿懷依戀之情,也就是相伴終生的思鄉之情。

我是1965年春從故鄉樂平調到北京工作的。初到北京一兩年,很難見到同鄉,一年隻能見到一位從家鄉來京開棉花工作會議的縣委書記和幾位在京讀書的大學生。改革開放以後,家鄉經濟繁榮、文化發展、社會進步,各方麵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批批家鄉學子來京求學、就業,一批批家鄉開拓者來京創業、發展。由於在京同鄉越來越多,在“老鄉見老鄉,心裏喜洋洋;老鄉見老鄉,有事好商量”的情形下,熱心家鄉事業、善於聯絡同鄉的陳建華、程熙文等同誌到我社同我商量,倡議建立北京樂平同鄉會。

在籌備成立同鄉會期間,我曾查找樂平先賢在北京活動的史跡。據史料記載,早在1680年,樂平先賢就在北京正陽門外打磨廠建立了“京師樂平會館”;1812年在北京珠市口(舊虎坊橋53號)建立了“京師新樂平會館”。此乃當時士商聚集和應考生、舉人落腳之地。今天,我們不是建立會館,也不是設立駐京辦事機構,而是為在京同鄉搭建一個活動平台,增進同鄉的情誼,使同鄉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得到幫助。我們的提議,迅速得到在京樂平同鄉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得到家鄉樂平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指導。於是我們起草了《北京市樂平同鄉聯誼會規程》,搭建了籌備工作班子。經過一番籌備,1998年5月1日,在京近50位同鄉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大樓會議室集會,成立北京市樂平同鄉聯誼會。

同鄉會的宗旨是增強愛祖國、愛家鄉的熱忱;目的是為家鄉建設服務,為在京樂平同鄉服務。由於同鄉會宗旨鮮明、目的明確,順乎人心、符合民意,從而顯示出很強的生命力。同鄉會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但有廣闊的活動空間;同鄉會沒有固定的經費來源,但有源源不斷的會費資助;同鄉會沒有專職工作人員,但有自願請纓的誌願者。呈現出“同鄉會服務同鄉,同鄉支持同鄉會”親密祥和的局麵。

鄉情是冬日的陽光,夏日的涼爽。鄉情帶來了溫暖,帶來了歡暢,也帶來了力量。願同鄉會越辦越好,願綿綿鄉情、濃濃親情融入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傳之久遠、源遠流長!

2011年10月

(本文為樂平《〈鄉情〉合訂本》序一,收入本書時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