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假如我還是樂中一員(1 / 1)

我們的母校——江西省樂平中學已度過了她花甲之年。

我於1953年進入樂中,從上學讀書到留校工作,度過了青年時代最寶貴的10年,我分享過她成功和發展的喜悅,也經曆了校園艱苦生活的考驗。我想,假如我還是樂中一員(由當學生到當教師,也可以說從學員到教員,故稱一員),應怎樣度過青春時光?

假知我還是樂中一員,我會感到自豪。我為在這所有光榮曆史,有重點中學美稱,又有優美的校園環境的學校學習、工作而感到榮幸;但是,我最敬慕的是我的母校雲集了一批品德高尚而又樸實無華、有真才實學而又富有獻身精神的老師,有一個團結、奮發、嚴謹、求實的優良校風。在我的心目中,我的母校是青年成長的搖籃,是一片文明的沃土。我的智力從這裏開發,我的思想從這裏升華,每當我取得一分收獲、一個成果,我都會飲水思源,往事念念在心,為把那平凡的果子掛在母校這棵常青樹的枝頭而感到自豪。

假如我還是樂中一員,我會從頭學起,從頭做起;但又心懷壯誌,富有理想,要當第一流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第一流的科學家、編輯家、管理家,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譜寫新的篇章。不過,我已懂得,幻想不是理想。種子不能離開土壤,落在哪裏,就要在哪裏紮根,在哪裏生長。我仍然會熱愛黨為我安排的從教書到編書的事業。

假如我還是樂中一員,我會更加熱愛和尊敬我的老師。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誠然,今天在太陽底下的人是不是都這樣看待我們的老師,尚需考究;但我深信,不管是多麼顯赫的人物,他的青少年時代都離不開老師的培育。沒有柏拉圖,就難以培養出亞裏士多德;沒有亨斯洛,就難以造就達爾文這樣的天才;沒有熊慶來,難以發現華羅庚;沒有華羅庚的推薦,也就沒有陳景潤摘得“哥德巴赫猜想”這頂數學王冠上的明珠!

假如我還是樂中一員,我會追隨時代的步伐進行新的思維,樹立新的觀念;但我不會忘記祖宗的基業,不會改變對科學社會主義的信念。我會在時代的競爭中發奮進取;但我將遵從先哲的遺訓,立誌做大事,不要立誌做大官,忠誠地為人民服務,恥於個人名利的追逐!

假如我還是樂中一員,我會感到富有。因為我和所有青年一樣,擁有未來,擁有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時間。但是我又很吝嗇,深知人來到地球上隻有一次,對時間這種財富隻能享用一次,轉瞬之間就會用光。我將珍惜這生命的分分秒秒,精心安排我的學習和工作,努力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明日事今日立,後日事今日思!

假如我還是樂中一員,我會熔煉剛毅美好的性格,意誌堅毅,胸襟寬宏,善擇交遊,廣結良朋,深知飛短流長的閑言碎語,尖酸刻薄的挖苦,不僅會傷害同誌間的友情,也會損害自己的聲譽。我將把青年的特點和中年老年人的優點結合起來,成熟而不世故,穩重而不保守,尊重而不逢迎,活潑而不輕狂!

還可以“假如”很多。對我來說,這些“假如”,是回顧中的“懺悔”,思考後的清醒。曆史不能“假如”,隻能總結反思;現實生活沒有“如果”,隻有行動和結果。無論是當學生、當教師、當編輯,隻有誌存高遠、勵誌前行,苦讀、苦學、苦幹,不斷總結提高,才會“一分耕耘帶來一分收獲”,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碌碌無為而羞愧。

1988年10月

(原載《樂平報》1988年11月16日,收入本集時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