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過分謹慎導致與事願違(1 / 2)

過度的謹慎,或避免做錯的憂慮,是一種過度的否定意識。

正常人要達成目標時,如果過分用心,或“過分謹慎”地想避免犯錯,往往會發生像上述一樣的情況。病理學上的某些狀況,例如頭腦某處受傷,可以明顯地看出這種“目的顫抖。”

舉例來說,病人不想做任何事情時,他可以將手舉得穩穩的,但是他要將鑰匙插在麵前的鎖孔裏,手將會歪歪扭扭地斜很多;他能穩穩地拿住一隻鋼筆,但要他簽名時,他的手就抖起來了,就無法控製。假如他從此而不想在陌生人麵前出洋相,他或許會根本簽不出字。這些人可以很有效地加以指導,方法是訓練他們放鬆自己,放鬆他們過度的努力與過度的“想達到目的”,使他們不要過於謹慎地想避免或“失敗”。

以口氣的情況來說,口吃的人心裏老是想可能犯的錯,而又過度謹慎地想避免說錯,結果是抑製說話與阻礙行動,過度謹慎與憂慮是同一事的兩麵,兩者都過分關心可能的失敗或關心“做錯事”,都與竭力要做對事情有關聯。

有些意識的信號,可以告訴你是否因為壓抑過分或壓抑過少而離開正路:

如果你經常因過分自信而惹上麻煩,習慣性地“闖進別人不敢踏入之處”;就會因為衝動而常常陷入困境;要是你總是“先斬後奏”而使目標發生反效果;要是你永不認錯,那麼你很可能缺少壓抑。你必須三思而後行,停下來仔細地考慮你的言行。

最好在心裏明確地記住一個事實:我們受擾的情緒——忿怒、敵意、恐懼、憂慮、不安等,它們的產生是由於我們本身的反應,不是由於外在的東西。反應就是指緊張;缺乏反應就是指輕鬆。科學的實驗一再證明,你的肌肉隻要保持於完全輕鬆的狀態下,你根本不可能覺得忿怒、恐懼、焦慮、不安。這些反應本質上是我們自己的情緒。肌肉的緊張是一種“行動的準備”或是“反應的準備”;肌肉的放鬆帶來“心理的輕鬆”中平靜的“輕鬆態度”。因此,輕鬆是自然的鎮定劑,它在你與幹擾的刺激物之間豎起一塊心理的“帳幕”或撐一把“雨傘”。

基於同樣的理由,肉體的輕鬆的確是一種有力的“壓抑祛除劑”。壓抑是起於過度的意識,或是對否定意識的過度反應;輕鬆意指不反應。

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應付一切的不幸。這樣,你會幸福的。

現代生活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高速性,因為現代人的時間觀念變了,生活節奏大大加快。於是人們的心理節奏日趨緊張,精神負荷日益加重,很容易發生心理過激反應。除了引起失眠、易怒、煩躁、疲乏等情緒變化外,還可能導致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潰瘍病等嚴重後果。

在不可避免的快節奏生活中,如何擺脫和控製緊張情緒,這對每一個現代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有樂觀的情緒、開闊的心胸,更重要的是通過主觀努力,加強控製和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律,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在快中求慢,緊張中求鬆弛,避免人為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