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理念可以使你盡管沒有成為比爾·蓋茨,可同樣過著一種舒適的生活。
對許多節儉的行為,很多年輕人是不屑一顧的:省能省下多少錢,隻有賺出來的百萬富翁。可別這麼說沒聽說有省出來的百萬富翁,隻有賺錢才是硬道理。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種看法並沒有完全錯,隻是太片麵了。
在今天這個社會,積聚財富的速度已遠遠超出了人們的傳統想象力。比爾·蓋茨十餘年間賺下的財富可以同一個國家的財富相提並論,小超人李澤楷一夜之間,讓老超人李嘉誠數十年的辛苦經營黯然失色……新興行業的新貴們似乎已經改寫了世界的進程和原有的經濟規律。
我不反對你向比爾·蓋茨、李澤楷等人學習,可問題是:你可能永遠無法像他們那樣以比印鈔還要快的速度賺錢,你也許隻能賺那份雖不多但也不少的薪水,老老實實地養家糊口……人人都想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去開源,但也許你的運氣並不那麼好,所以不放棄你開源計劃的同時,最好還是聽聽節流的忠告。
1.不是你賺下的,而是你省下的使你富有(當然比爾·蓋茨等人除外,也許他們賺的錢無論怎麼揮霍都花不完了。)
2.賺來的隻是收人,省下的是利潤。
為了說明這兩條忠告,我們來做個分析:假設你月收入5000元;如果你維持日常所用,應酬、娛樂等各項開支是6000元,那麼你欠債1000元;如果你隻花了4000元,那麼節餘1000元。如果你維持在這樣的水平上,那麼在你的毛收入中,成本開支(生存、娛樂、工作等項)為80%,利潤率僅有20%。
進一步假設,如果你善於管理和經營,在維持生活質量的情況下,采取了一些節約成本的措施,每月節省500元,那麼或者相當於每月多收入了2500元,或者你的利潤率上升為30%。
再進一步假設,如果你善於投資,可以用這些利潤去投資股票等,如能保持20%的年收益率,長此以往,又將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子女教育、退休養老等問題不會再讓你頭疼。
大貪小失,小貪小失,這不僅僅是精神或肉體上的顧此失彼,你可要三思而後行。
在貪圖便宜和省錢觀念的驅使下,人們往往走入一個誤區:降低對質量標準的要求,從而給自己製造許多麻煩。
很多人為什麼會對便宜的東西情有獨鍾呢?他們每次買東西都是奔著錢去的,而不是針對貨物本身。所以說,他們隻有簡單的價格辨別力,而缺乏物品質量的鑒別力。品使用的長期效應來說,他們缺乏長遠的目光,把眼界集中在一次花錢的價格上,使他們常常看不到預期使用的效應。這樣使他們買到的東西未必便宜,因為買的東西總是壞的,在達到預期結果的過程中,許多金錢因為劣質和短視財無謂地浪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