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烽火遮天(2 / 3)

“我知道!我知你不是醫生,”她無奈地笑了,“而且我還知道,上學那會兒你根本就沒學到什麼東西,整天光在我身邊轉悠了。如果有個病人,我可不敢送到你這裏來。”

“今時不同往日,”他冷冷地說,“那時太年輕,口味重,喜歡上一些奇怪的人,現在我眼光可沒那麼差了。”

“現在老同學千裏迢迢來找你幫忙,不是不理吧?挑剔的先生。”

“嗬!”他輕哼一聲,“你想我幫什麼?”

“我遇到點麻煩,需要一個地方,隱秘安靜的地方,能讓我失蹤一段時間。以前你不是總吹噓你的那些度假屋嗎?沒地址,沒政府標記,不識別身份,絕對私隱,能不能……借我住一段時間,還有我朋友。”

“我是有許多度假屋,200多間吧,問題是,我的女朋友更多,2000多個,抱歉,早就占滿了。”

兩人尷尬地麵對麵站著,誰都沒看對方,李原問自己,為什麼不幹脆把她攆走?良久過後,她懇求道:“就不能幫下忙嗎。”

李原默然以對,任她不知所措地戳在那兒,陡然間他體驗到一種莫名的快感,拒絕她的快感。

她點點頭,黯然一笑,拖著病床,轉身走向門口,艙門自動劃開了。

當她的背影將要消失時,忽然間,那種拒絕她的快感變酸了,他感到很失落、很失落、很失落,這種情緒大出他意料之外,他失控了,猛地抓住也將離開的床,抓出一聲悶響。她回過身,詫異地看著他。他喃喃說道:“好啦,我幫你。”

薑歆審視著他臉上古怪的表情,她走回來笑了,長籲口氣說:“耍我是吧,這下滿意啦?”

他盯著她額頭上的卷發,真想離近了嗅嗅。

“以前我是不是傷到你了?”她抵近他,鼻息撲在他的嘴上,軟語道:“當時我說了什麼?希望不是很傷人的話,……對不起。”

李原隻覺臉上發燙,肯定已經紅了。他扭頭避開她,拉開投影板,喚醒實驗室的人工智能jx365,啟動實驗室,房間微微晃了晃,設備開始自動調試。他將病床移到屋子中央。

“你要幹嘛?”她奇道。

“給你朋友查查病。”

“ok!無意冒犯,你真的以為你能治病?我聽過那個傳聞,大家都說這幾年你在研究毒品。”

“你可以小看我,但別小看這裏的設備。”李原邊說邊把床上那人翻轉過來,摸到側後腦的“天線”,將神經束插了進去,人工智能jx365接上那人的大腦,開始fpii掃描。

(70%人的大腦是有外線的,能將簡單的意識轉換成操作指令,能駕駛飛機,也能拉上窗簾,無所不包,無需動手,隻要一個念頭就夠了。當然,這玩意是腦科醫生發明的,最原始目的是接入病人的大腦。)

“先幫我找個地方好嗎?”她說。

“別擔心,這裏就很安全,地方夠大,房間夠多,你想待多久都可以,”他笑說,“沒人敢到這兒鬧事,不管你惹了誰。”

“你覺得我為什麼找你!”她失去耐心,“上學時我那麼對你,就是想擺脫你,別整天煩我!如果有其他的辦法,你覺得我會主動到這來嗎?現在!如果你能提供一個清靜的所在,我會很感激的。”

“那時候你不了解我,你不願了解我,我說話,你立刻反駁;我做事,你馬上走開,從來不給我表現的機會。”李原悲憤道。

“我很了解你。”

“你不了解,你總說我是個有錢的傻子,可我的智商是107。我能幫你很多忙,不是隻有間避難的房子,隻要你告訴我,究竟出了什麼事。”

“我被測感器追蹤了,為了甩開它,我飛離地球,繞一大圈才到了你這,不知道能甩多久,我可沒時間講故事,如果你不想被連累的話。”

“追蹤?我可是防追蹤大師。”李原笑了,他拉開投影屏,在上麵比劃了幾下,出現了一張動態分布圖,他成竹在胸地說:“在張家界方圓500公裏範圍內,此時有3896089台出租飛行器屬於李氏企業,全受我管控。我可以在2分鍾之內把它們全聚到這裏,再瞬間散開,我們就混在其中,想跟蹤咱倆,那得需要389萬個測感器才行。”

她屈服道:“你想聽什麼?”

“隨意,你說什麼我都願意聽,如果你趕時間,可以直接入正題,你惹上了什麼麻煩。”

她無奈地歎了口氣,指著床上那人說:“他叫阿昆,人緣奇差的家夥。畢業後,我們幾個同學計劃組建小行星采礦公司,沒人願意跟他合作,他也討厭所有人。那天,他半開玩笑地對我說,如果不能呆在我身邊,那他就去外星企業上班了,到那時候我可別後悔。我隻是祈禱他別被賣到獅子星座去,或者被外星人給吃了。”

“再見麵時,他駕駛著一台奇怪的飛行器,魚身扁平狀,竟能像蒼蠅般靈活飛行。我當時驚住了,問他怎麼做到的,他說是外星科技。我當然不信,他平時說話真真假假的,總是一副滑頭的樣子。”

李原瞧瞧床上那位,躺得老老實實,看來是滑頭不了了。測感技術成熟以後,全球的空域都被監控著,連個藍頭蒼蠅都沒發現,哪有什麼外星人呢?

“他說外星組織提供技術和錢,而他幫他們找東西。”

“錢?外星人還有錢?他們找什麼,有錢可以買嘛。”李原戲謔道。

“他說有個東西,外星人在地球上找了很久了,不知道名字,不知道特征,更不知道有什麼用,可能埋沒在幾千萬年前的地層裏,也可能早就被人類發現,湮滅在古人類活動的遺址中。”

“那上哪找去?就算大海撈針還知道撈的是啥呢,這也太扯了。”李原笑道。

“第二天,他就去了南極,而且得到了許可,研究冰層下的古菌和古植物,跟著又去探索海底洞穴,忙了一整年。後來,他回到了陝西,在國史檔案館調閱甲骨文,一片一片地看,不厭其煩。幾年下來,我有點信了,我真覺得他在找什麼。”她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