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下來,T覺得這位上司的確不錯,對他十分親切,於是回到單位逢人便誇他不擺架子,為人隨和,對待下屬十分體貼。過了幾個月,公司有一個處長的位置空了下來,老總有意在T所在的這個部門裏提拔一個上來。T一下子就想到了打官腔的那位上司,便想請他推薦自己。知道T的來意後,他故作深沉地說道:“T,我看你能力不錯的,這個職位嘛,不高不低,也許你坐上去會很順利。但是公司裏的事情很複雜的,裏裏外外的事情很多。我是個副職,有時候說的話也沒幾個人聽,要說這老總的心思也不是我們能猜得準的,你呀,放個平常心,這事兒得看看……”
這話說的模棱兩可,說到底還是在打官腔,T不知道這事到底能不能成。但是他能肯定,自己的另一個上司,也就是那個不苟言笑的黑臉人是不會替自己說話的,因為T總受他批評。後來,T落選了,他一心認為是那個黑臉上司搞的鬼,這讓他覺得很委屈。
但是,一個月後,一個在人事部門工作的朋友向T說明了真相。原來,不讚成自己升職的那個人不是黑臉的上司,而是平日裏對他“非常不錯”的打官腔的那一位。據朋友說,當時考察T時,黑臉上司是極力推薦他的,但是打官腔的那一位卻極力反對,說:“T平時出差很懶散,工作作風不嚴謹,指不定之後會出什麼問題,這件事得多考慮考慮啊,不能馬虎。”
這一下,T總算是明白了,原來他是故意在自己麵前打官腔,試探自己真正的工作態度呢。
故事中的T被那位打官腔的上司忽悠了,他原本以為愛打官腔的上司都是虛浮的,對於工作並不上心,隻是擺擺威風和架子而已,不像那位嚴肅的主管,會在工作上斤斤計較。他忘記了打官腔的上司也是上司,在上司麵前玩小聰明、懈怠工作,遲早有一天會被發現,真正勤懇的人不會因為上司的管理風格而改變工作態度。由此可見,打官腔也是需要技巧的,如果能合理地打打官腔,對於管理好下屬也存在促進作用。
問題是,我們如何把握好打官腔的“度”?什麼時候才適合打官腔,讓下屬減少對自己的警惕心,露出真實的一麵呢?打官腔的技巧要如何修煉,才能夠收放自如呢?
1.不要隨隨便便就在工作中打官腔。放棄那種引經據典的打官腔方式,不要將話題扯得太遠。在屬下有能力做好工作的時候,不要打官腔。當發現屬下需要鞭策、提醒時,適當地打打官腔,主要是讓他感覺到你已經對他產生了意見,發現了他的問題。
2.在不好當麵批評某位下屬的過失時,用高深莫測的官腔旁敲側擊,引用別人的故事來提點他。這樣做既不會使下屬丟麵子,也達到了敲山震虎的目的,基本上多打幾次這種官腔,下屬就能聽明白你話中有話,心懷忐忑,不敢再犯同樣的過錯。
3.在以下幾種情況下不要打官腔:進行年終總結時、參與決策性會議時、聆聽下屬意見時、接待大客戶和合作夥伴時、發現下屬陷入工作瓶頸和困境時、當下屬主動承擔責任時、當團隊遭遇緊急事件時。
4.麵對表麵上工作認真,私下裏卻想盡辦法偷懶的員工,在一對一的情況下可以打打官腔,使其在你麵前卸下麵具,展露出真實的個性和工作態度。
5.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員工打官腔,在不同的情況下打官腔的內容和語氣也應當有所區別。
有內涵的人總會受到敬仰和歡迎,但是不要刻意地外露內涵,讓打官腔成為炫耀和顯擺的工具。真正有內涵人通常會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言語平實,毫不花哨。下屬喜歡學識淵博的上司,但愛打官腔不意味著學識淵博,隨時隨地都打官腔的上司往往無法令人心服口服。在指揮下屬工作的過程中,打官腔隻能成為一種手段,偶爾為之,不能作為管理者的管理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