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直麵矛盾 標本兼治(2 / 2)

(選自2002年6月6日《人民日報》,胡立華、劉東仿、程少勇、韓勇/文,標題是編者加的)

【編者小語】

當前,經濟領域裏“創業”之風盛行,李克強總理就多次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黨員幹部來說,到一個地方、部門,解決那裏的問題,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何嚐不是一種“創業”?創業的關鍵,就在一個“實”字。創業要實,就要求黨員幹部做到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麵矛盾,善於解決問題,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曆史檢驗的實績。蘇維埃俄國建立初期,列寧就要求黨員幹部“必須善於精明地安排一切”,表現出高度務實的精神;建國初期,陳雲等同誌不辭勞苦,不避瑣細,編製新中國的“一五”計劃,是新中國第一代創業者務實精神的寫照。

回首我們黨90多年的曆史,一是靠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形成的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二是靠全黨同誌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一步一個腳印地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下來。我們黨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幹出來的。黨員幹部創業要實,就是要樹立“上有利於國家、下有利於人民”的政績觀,做出既符合國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國家和人民長遠利益的要求;既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又能促進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政績。在創業的過程中,黨員幹部還要樹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多幹打基礎、利長遠的事,腳踏實地地為人民謀福利。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是千百年來人民從曆史經驗中總結出來的結論。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評價商鞅的時候說:“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高度肯定了古代政治家商鞅讓秦國富國強兵的政績;清代學者唐甄說:“為政貴在行”,“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提倡為官者要踏踏實實做事,不能追求不切實際的“花架子”。反對空談,強調實幹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同誌說“一件事不做則已,做則必做到底,做到最後勝利”;鄧小平同誌強調“少說空話、多幹實事”,凡事都“要落在實處”。可以說,實幹精神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呼喚的是踏實創業的行動者。身負改革重任的黨員幹部,在工作中麵對各種難題,一定要弘揚務實之風。這不僅是做人的準則,更是謀事創業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