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少奇給秘書“約法三章”(1 / 1)

我們每個人剛到少奇同誌那兒工作時,他都要抽時間找去談話。

1956年3月間,劉振德到那兒的當天,少奇同誌就找了他。開頭,他心情有些緊張。去的時候,聽帶他的同誌說,這個時間正是少奇同誌午休時間,他以為見個麵,站著寒暄幾句就行了。誰知,少奇同誌一見他來了,馬上從躺椅上起來,一再指著座位說:

“請坐,請坐。”

他很拘束地坐下來。少奇同誌坐在對麵,十分慈祥地看著他,和藹地問他的簡單經曆。當他回答哪一年入黨的時候,因為緊張,竟把“四二年”說成“五二年”。少奇同誌馬上微笑著反問:“怎麼,五二年?”他這才意識到說錯了。少奇同誌點點頭,很隨便地和他扯起家常,談起往事。當少奇同誌聽說他參軍是在四兵團時,便風趣地插話說:

“陳賡同誌的那個四兵團,打大仗不多,跑的路不少啊!”

他欽佩地點了點頭,心想:四兵團走路確是不少,從太行山到伏牛山,從伏牛山到大別山,後來又從大別山走到雲貴高原,在漫長的革命戰爭年代,到底走了多少路,實在算不清了。少奇同誌對一個兵團的情況這麼熟悉,真了不起!

接著,少奇同誌又問他念過幾年書。他回答說:“這一條差勁。小時候家裏窮,半半拉拉念了兩年小學就出來工作了。文化很低,做不好工作。”

少奇同誌說:“那不是絕對的。很多工農幹部,包括現在的一些部長、中央領導人,也沒念過很多書,有的原來是木匠,有的是店員,後來就在革命工作中鍛煉,不斷提高,現在工作不是都做得很好嗎?你到這裏來工作,也還可以學習嘛,這裏的學習條件還是很好的。”

就這樣,少奇同誌和劉振德家長裏短地談了一陣子,使他感到非常親切,緊張的心情不知不覺消失了。這時,少奇同誌才開始談起工作問題。

少奇同誌說:“到我這裏工作,一個是要如實地向我反映情況,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凡是要經過我辦的、要請示我的事情,你們不要自作主張;對外要如實地傳達我的意見、我的話;不要以我的名義幹其他個人的、別的事情。

“第二,你過去長期做機要工作,保守機密這一點你是懂得的。在這裏工作,有些事知道得早一點,多一點,不能搞小道消息,對誰也一樣,包括我的孩子,都一樣。(在談到“孩子”兩個字時,少奇同誌還特別加重了語氣)

“第三,對外聯係,傳達我的意見,或人家打電話來,要注意態度和藹,謙虛,有禮貌,不能盛氣淩人;要埋頭苦幹,夾著尾巴做人。處理問題要及時,要緊張而有秩序地工作,輕重緩急要安排好。”

這次談話之後,劉振德想了很久。他覺得,少奇同誌的要求不僅重要,指導性強,而且想得那麼具體,連打電話時應注意的語氣態度都給想到了。這對一個剛到任的秘書是多麼大的關懷和幫助啊!三條要求,等於是工作上的約法三章。這大概是少奇同誌多年來為秘書工作總結的經驗吧!從秘書工作的性質來看,遵守了這幾條,工作上就不會犯大錯誤。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到這幾條!

(節選自吳振英、劉振德《跟隨少奇同誌十九年》,原載《緬懷劉少奇》,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