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學會和家長溝通,讓家長成為和你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同盟。溝通難,難在不溝通,難在溝通方式方法不當。家長也是各色各樣的,他們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各不相同,性格各不相同,自然在和我們進行交流時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從我們這個角度,我們應該如何和家長溝通?其一,抱著一顆和家長共同關心學生健康成長的心來溝通。家長可以到校,也可以我們去家訪,為師者,在家長麵前我們是平等的,不可以借助我們管理孩子的身份,趾高氣揚,高高在上,讓家長對你敬畏三尺。和家長做成朋友,你一定能和孩子相處融洽;和孩子溝通融洽,也必然能和家長做成朋友。其二,從發現孩子的優點入手,談孩子的思想、學習、生活等。任何一個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不錯的,那種見了家長的麵就對孩子進行橫加指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種做法必然注定你和家長溝通的失敗,這種失敗也必然導致你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加大。其三,善於從家長那裏得到關於孩子的有效信息,讓這些信息成為你幫助學生成長的重要材料。比如,你可能從家長嘴裏得到孩子以前有上網的習慣,那麼,這個孩子目前的狀況如何,還在上網麼?還是專注於學習了?不論屬於何種情況,我認為,了解了這個信息之後,都是你和孩子交流的一個重要“法器”,正確合理應用這個“法器”,切不可把從家長那裏得到的信息作為“辮子”去挖苦、諷刺學生。
(8)用好班會、晨會。班會和晨會是對學生進行集中思想交流的時間,我們要認真對待,充分準備。這個準備來自你平時對學生的了解,對班級的了解,這個準備來自你對班會、晨會的態度和目的。要解決什麼問題,預期達到什麼樣的效果,進行什麼樣的教育等等,這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班會和晨會如果用好了,起到的效果將是事半功倍,組織不好,將事倍功半,甚至影響你在學生中影響力。
我認為,班會和晨會是思想總結、接受教育、安排工作、處理班級事務、共同學習、共同交流的一個好機會。在這裏,教師是一位思想的導師,學生能夠從你那裏得到思想的啟迪;是一位電影導演,短短幾十分鍾劇情讓同學受益匪淺;是學生的親密朋友,讓學生可以盡情地和你傾訴。請讓班會、晨會成為學生思想飛翔的一節課。
四、適當地學一點心理學,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是我們做好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前提
“將心比心”“設身處地”,這是我們和學生交流慣用的一句話。這句話說起來應該是心理學的範疇。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但麵對犯錯誤的同學,我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分析,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能夠覺得你懂他。
青少年的心理脆弱而複雜,懂得他、理解他,逆反者可以順你指點向前發展;疏離他、冷淡他可能導致他更加逆反。和學生交朋友,要求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年輕之心。一輩子的教師,可能青絲變成了白發,但是我們的心理是年輕的;一輩子的教師,可能我們皺紋爬滿了額頭,但是我們的思想是年輕的。
五、愛和嚴是管理中的兩把尺子,用好這兩把尺子方能做到管理讓人服氣
初為人師者,往往易犯的錯誤是,模糊了和學生的界限,把不恰當的關係親密理解成對他們的愛;初為人師者,往往易犯的錯誤是,把“嚴”簡單機械地理解成“絕對不能這樣那樣”,三句話不過,沒有了耐心,向學生伸了手,張了嘴。
愛,是一種發自內心地對學生健康成長有利的慈母般的關心和愛護;嚴,是一種本著對學生健康成長有利的嚴父般的約束與教導。這兩種態度可能是一個眼神,可能是一個微笑,可能是一句點撥,可能是一個故事,可能是一句提醒……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嚴和愛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愛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嚴是對學生的倍加嗬護。愛不是不擇語言、不分場合、沒有界限的袒護;嚴不是冷麵冰霜、氣勢洶洶、動了手腳的嗬斥。
六、寫一手好字,化學生對你的欽佩為管理力
老師的一筆好字能影響多少人,我不知道。但一筆好字的確讓學生能夠產生對你的欽佩。記得上高中時,我的語文老師有兩位,一位年長一些,是個老山西大學畢業生;一位年輕一些,是晉中學院畢業的。兩位老師的字都讓我欽佩不已,老山大功底深厚,整齊;晉中學院則剛勁有力,講究章法。至今想起來,自己暗暗模仿過她們的寫法,特別是每次作文之後的批語,我都要模仿幾遍。
教師的字要是寫不好,讓學生小看。還沒有張嘴講課,你抬手一寫,就已經在學生麵前戰敗了。這樣,如何能夠讓學生服氣呢?
現在很多人不注意寫字,軟筆就不必說了,鋼筆字、粉筆字不過關,書寫出來之後讓人大跌眼鏡,和我們的學曆不能成比例。剛畢業那會兒,教師中戲稱“茅糞缸”(諧音毛粉剛)是上班必須過關的。我們要善於利用一手好字來提升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影響力,其中管理能力包括在這種影響力中。
七、養成工作記筆記的好習慣,讓自己的管理有條不紊,有章有法
幹任何工作,都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人常說,好記性不如有個爛筆頭,意思是告訴我們記筆記的重要性。筆記可以讓我們常常檢點自己工作是否完成,完成得進程,完成得如何等。
管理實在是一門學問,以上大部分屬於個人理解,讓我們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