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如何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2 / 2)

小組長可以不固定,因為要讓每個人都有當小組長的機會,都有鍛煉和提高自己的機會;而且不同的學科,學生的興趣和成績不一樣,學科組長可以不同。

有的學校對組內每個成員都有編號,都有不同的職責。這樣很好,可以明確每個人的職責,便於小組成員分工協作。(組長一般先讓能力強、學習好、樂於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當。)

小組內可以設有小組長、常規委員、記錄員、發言代表和發言補充員等角色,合作前進行分工,合作中各負其責且靈活互補。為彌補同學的不同差異,可定期或針對性的進行角色輪換,讓每個組員都有代表集體展現自我的機會。要教給同學合作的方法。選拔一名責任心強、有組織能力的同學為組長或常規委員帶動大家合作學習。在明確合作內容後,小組內可以以一人為中心發言人,其他同學如意見基本相同,可適當補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質疑;如有不同觀點可以反駁。要讓小組內每個人都能充分參與,積極發表個人見解,直至達成共識。

四、采取合理的小組合作方式,注重學習效率

1.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

在每次“分組學習、合作交流”之前,都要給同學出示“自學提示”,明明白白告訴同學怎樣自學,讀什麼,想什麼,劃什麼,批什麼,讓“自學提示”具有可操作性。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交流的前提,每個同學都必須通過自學,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後與小組其他成員進行交流。

2.交流與討論。

每個學生在發表自己的觀點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然後就意見分歧展開討論,最後推出本小組的結論。在討論階段,方式要多樣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發言式、兩兩配合式、指定發言式等。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老師可以利用同學們討論的時候進行指導,而不是在巡視時停留於形式,隨意地與同學交流幾句。比如可以幫個別小組再次明確任務、強調合作規範,或者在小組內出現障礙而無法繼續時給予一些提示,或者幫助學生精煉語言等,使得每個小組的合作能順利有效地完成。另外,老師在巡視時還應盡可能掌握每個小組的情況,比如在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較好的值得提倡的做法等可以在小結時提出,再比如一些開放性問題,同學們都得到了哪些不同的結論,避免在提問或展示時的重複。

3.同伴互助。

每一節課的知識,都不會是所有人都聽懂的。小組成員的編號有助於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如:1號至7號結對子,可將合作學習延伸到課下和校外。

4.團結協作。

小組實驗、小組活動、小組討論,都需要每個組員團結協作,分工明確,共同完成。

5.小組展示。

每個小組可以派同一編號的學生上黑板進行展示,可以不是最優秀的學生。

6.組間競爭,全班討論。

小組展示後,小組間可以相互挑毛病,然後進行全班大討論。

7.當堂檢測,組間對抗。

當堂檢測是“5+1”課堂教學模式的內容之一。當堂檢測時可以采用組間相互閱卷,相互打分,培養團隊合作與競爭意識。

8.注重小組合作學習與集體教學、個別輔導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效果。

合作學習很有必要,但是點撥提升也是精華所在,個別輔導更能體現因材施教,效果相互補充。

五、製定合理的評價和激勵製度

1.豐富活動,激發合作。

不但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而且經常利用一些活動,如指導組長幫助組內成員鞏固當天學習內容、互查當天作業;同做一件好事,每周變換一次日記,每周搞一次小組娛樂活動,實施小組對抗賽,等等。通過這樣相互之間的協作活動,使每個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得到幫助和提高,同時也對小組合作的認識趨於一致,興趣激增,為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和合作意識。

2.能否用好評價機製是關係到合作學習成效高低的關鍵。課上老師對同學評價:

3.優秀合作小組和小組長等的評比和獎勵。

目前,我校以校長獎學金作為獎勵的手段,每班獎勵300元,方法有待商榷。優秀合作小組是以小組整體成績為評價依據所得的獎勵,以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力為目的,所以應該以集體獎為主,可以獎勵該小組成員一起外出鍛煉、學習等,大大激發廣大學生合作學習的主動性。

優秀小組長、課堂教學展示之星等的評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數據采集、資料收集:152班張清、153班劉冰冰等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