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太原六十七中高中課堂轉型學生調查問卷分析報告(2 / 3)

4.任重道遠,充滿挑戰。

雖然高中課改步履艱難,但轉型的火花已經在高中班級點點迸發。在已經使用學案的班級,學生的反映都不錯,對於學案的設計,選擇“不用學案”的人微乎其微,選擇“比較詳細,由易到難設置問題”的比例最高,選擇“比較簡單,能引導學生讀書,可以自主開展學習就行”的比例次之。這說明,我們的學生讚同使用學案,但對學案的設計要求不同,足見學生差異之明顯。麵對如此差異的學生,我們的學案設計將充滿挑戰。

對於教材的調整,高中教師一致同意適當降低難度,采用自主命題的方式進行學業檢測。但學生對此問題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麵臨高考的高三學生選擇“降低難度,適當減少教學內容”的比例為47%和49%,選擇“按高考標準適當拔高”的比例為29%和38%。其他兩個年級選擇“按高考標準適當拔高”的比例超過了“降低難度,適當減少教學內容”的比例。對於學業檢測,高三選擇“任課老師自己命卷”的比例和“使用全市統一試卷”的比例基本持平。其他兩個年級除79班選“任課老師自主命卷”,其他班級選擇“使用全市統一試卷”的比例大大超過其他選項。

麵對感覺教材“又多又難”、“聽懂但不會做題”、幾乎從不“主動預習”,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能力缺乏,而要求“按高考標準適當拔高”、“使用全市統一試卷”、要“上大學”的學情,我們的高中老師麵臨的困難是超乎想象的。如此挑戰對老師的學識與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嘴的食客培養出頂尖的廚子”,今後,我們的老師不僅要做合格的教書匠,還要做應對學生差異的專家和調理學生情緒的心理師,真可謂任重而道遠。

5.希望還在,明天會好。

令人深感欣慰的是,我們的學生對自己的發展是關注的,充滿期待而且樂於配合的,隨著課堂轉型的啟動,部分學生已經感受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實行學案教學的課堂悄然煥發的生機激勵著學生,更激勵著每個老師。我們的學生是有血有肉充滿活力的,從對他們參加社團的收獲的調查看出,他們支持學校辦學特色,認為社團“發展了自己的特長”,“擴大了朋友圈”,“提高了領導能力”。學生的特長教育需要學校的進一步開發,將特色教育與“上大學”的目標合二為一,是每個高中生的心願。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學生在很多方麵仍需提高,他們雖然目標明確,想“上大學”,但卻不想為此付出辛苦,從對“你認為采用哪些措施可以杜絕學生課堂睡覺?”開放性問題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缺乏應有的吃苦精神。我們學生的回答非常統一:取消早操。就此問題谘詢校方領導,答複是:不能取消。因為早操是國家對住校生的統一要求。那麼早操是否是導致睡眠不足的罪魁禍首?班主任們道出緣由:住校生的睡眠不足不是因為早起,而是因為晚睡。晚睡的原因是否因為熬夜學習?經詢問值班老師和學生,答案是否定的。如何保證自己的睡眠時間,恐怕不是宿管一個人能解決的問題,更需舍友的自律,對舍規的自覺執行,說到底,還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問題。

一部分學生給出了相當好的建議,他們認為老師課堂設計再生動一些,多一些形式變化,用語言或者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就不會睡覺。但對自己應該如何做,說得比較少。長期對老師“講課”的依賴很難讓學生從自身找到改進的辦法,因為一直以來,學生不是課堂的主人,他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觀眾”身份,所以隻會要求講台上的那個“演員”提高演技。

學生不是教育專業人士,或許不明白課堂是需要師生共同來構築的,是需要互動才能實現高效的。但他們從自身的需要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道路——激趣。激趣課堂是師生共同的追求,激發了興趣的課堂必定是活躍的課堂,也是有可能實現高效的課堂。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講課精彩幽默”的大師,但激趣之法卻千條萬條,個人能力有限,怎麼辦?學習學習再學習,學不來,怎麼辦?魏書生老師給出一把萬能鑰匙——讓學生成為你的助手。“堅信每位學生心靈深處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學生的助手”。觀眾的需要成就演員,學生的需要也一定能成就教師。

五、建議

1.采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343”、“5+1”課堂理念的滲透,幫助學生認識課堂轉型與自身發展的緊密聯係,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轉型的實踐中。

2.從學生實際出發幫助學生及時調整人生規劃,創造機會(如社會實踐或請已就業學生做專題講座)讓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就業前景,從而製定切實可行的行動目標。

3.加強班級管理,創建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班風,同時借助全員德育機製,使每個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得到充分關注,使之持續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齊抓共管,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為保證課堂轉型提供力量源泉。

4.嚴明作息製度,加強生活管理,保證學生有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生活。同時從班級到學校不同層麵開展形式多樣不乏趣味的“拓展訓練”,鍛煉學生的體能與心理抗壓能力,訓練學生“不放棄”的意誌力。

5.學案設計既要關注學情又要依照課標,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分層設置問題,起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啟迪思維的作用。課堂教學要靈活運用“5+1”模式,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並做出精當的點撥。同時結合“學分評價”製度給學生恰當的評價。

6.開發校本課程,給更多學生發展自己優勢智能的機會,尤其是開設與升學和就業有關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從而學以致用,真正享受到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