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學案的編製及其在“5+1”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有效運用(1 / 2)

政史地組 姚延玲

學案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由教師編寫完成的由一係列活動、思維方式等組成的學習方案,它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新課程強調“要逐步實現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凸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學案則立足於教與學的統一,關注學生課堂學習中的獲得,有助於促進課程教學改革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我校自2010年始,開始了“5+1”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並取得顯著成效。2011年第二學期,為了進一步促使高中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高中年級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開始利用學案,與以往的課堂相比,學案的利用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明顯凸現,其最大的亮點則在於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了明確的載體,大大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但是欣喜之餘,我們也看到了許多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一是在學案的編製方麵,由於教師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致使編製的學案簡單化、隨意化,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方麵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二是在學案的運用方麵,出現了單純依靠“學案”的講練式的課堂,僅僅把學案作為了一個“凸顯學生自主學習”和“達標檢測”的載體或工具,沒有充分發揮其在教與學一體化中應起到的作用。故本文希望在調查分析高中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一些關於設計學案的基本要求和“5+1”課堂教學模式中利用學案教學的方法,從而為廣大老師提供一點設計學案和運用學案的思路,使學案的設計和運用進一步規範化、合理化,從而減少課堂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提高課堂效率。

一、學案的編製

(一)學案中應呈現的內容

1.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本節課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及其要達到的結果,所以學案中一定要體現出課程標準要求。

2.明確的學習目標。

學案中要體現出明確、具體的三維目標。三維目標的文字表述要落實簡約化原則,符合教情、學情,不要照搬教參,冗長囉唆。學習目標不能寫成教學目標,要注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表述目標時要盡量避免諸如“了解”、“掌握”、“理解”、“運用”、“培養”等籠統的、模糊的表述,而是要在此基礎上用如“標畫”、“說出”、“陳述”、“列舉”、“寫出”等較為明確的、可操作的詞語。

3.學生學習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

編製學案時,教師要對照課程標準,在仔細分析學情的基礎上,製定出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這樣做有利於知識的落實,同時也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能突出對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此外,在一個學案中,教師還應突出思考如何突破重點和突破難點的一些方法或提示。

4.學習過程。

(1)自主學習。通過對知識的高度整合,列出自學提綱(或者以其他形式進行整合,如圖表的形式,特別注意對知識的整合,最好不要以填空的形式)。

(2)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對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學習內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組內得到解決,並找出本組的共性問題,在班內進行交流解決。教師將知識點尤其是重點、考點,有針對性、選擇性的設計成幾個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在這需要說明的是問題的設計必須具有層次性、階梯形,使其能適應不同階層學生的需求。

(3)知識建構(總結歸納)。梳理知識結構體係,使學生能夠明確意識到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係。提供相關知識介紹和實踐應用情況的介紹,促進學生從多方麵、多角度進行知識體係的主動建構。

(4)達標檢測。檢測題的設計,要體現出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礎知識的檢驗,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訓練,提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

5.學習感悟。

包括小結、知識網絡圖、感想、疑惑、鞏固練習、自我評價表等,使學生明確學習過程中的成長點、生成點和困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