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中物理課堂目標呈現的不同方式(1 / 2)

理化生組 朱青菊

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線與靈魂。布魯姆說過,有效的學習始於準確地知道達成的目標是什麼。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所要達到的標準,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並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知識與技能的探索去獲得研究、學習、思維的方法,並體驗探究過程,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逐漸使學生形成某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使物理教學的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使學生經曆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和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很多老師普遍在導入新課後直接呈現目標,在多年的教學中,我認為教學目標的呈現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呈現方式,並在目標呈現的方式上做了一些嚐試。下麵將談談我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是如何呈現教學目標的。

一、創設物理情景適時呈現目標

教師通過為學生創設物理情境,展現物理過程,敘述物理現象,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案例一: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使用

展示課件“舞台燈光”視頻,在展示過程中不斷調節音量。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燈光的變化和音量的變化。展示調光台燈的應用,燈光的亮度同樣發生了變化。讓學生思考:調光台燈為什麼能夠調節燈的亮度?是什麼因素改變了燈的亮度呢?(讓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觀點)

自製調光台燈電路實驗。

學生根據看到的調光台燈實物,利用手邊的器材,連接一個調光台燈的電路。

器材:電源、電珠、開關、電流表、電阻絲、導線若幹。

要求:電路必須串聯電流表,並且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和燈的亮度的變化情況。

學生動手實驗接電路,教師對學生進行部分指導。

實驗成功的學生講述自己的實驗電路,以及如何操作使得電燈的亮度發生改變。

教師提問:根據你的觀察什麼因素改變了燈的亮度?在你的操作中你改變了什麼從而使燈的亮度發生了改變。

答:燈的亮度是隨電流的大小而變化的,在操作中我改變了電阻而實現電流的變化,從而實現了燈的亮度的變化。

教師提問:在操作中是如何改變電阻的?

答:將導線一端固定,導線另一端在電阻絲上滑動改變電阻絲的長度從而改變電阻的大小。

教師講述:像這種能夠通過改變長度從而改變電阻值的電學元件叫做滑動變阻器。

當學生對滑動變阻器有了很大的興趣時,教師提出我們本節課的目標。

“教學目標”

1.通過仔細觀察了解滑動變阻器的構造。

2.通過實驗知道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3.學會使用滑動變阻器,學生就會按照目標中的要求去學習和探究。

本節課通過創設問題情景,激發起了學生實驗探究的積極性和興趣時,教師提出了本節課的目標,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主動探究進行創造性的學習。這節課下來,學生非常高興,通過當堂檢測,學生對滑動變阻器的結構、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都掌握得很好。

案例二: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一節教學中,教師設計實驗,把一個乒乓球放在倒立漏鬥下,讓同學們試試,球會不會掉下來,然後引導學生向漏鬥吹觀察氣球會不會掉下來,學生的最後成功很容易得到一個結論:球不停向上旋轉說明球下麵的壓強比上麵的要大,上麵的空氣流速快,壓強小,下麵的空氣流速慢,壓強大。學生在這種有趣體驗中,興趣盎然。而後在硬幣跳高比賽、機翼的升力小實驗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了高潮,學生在這種輕鬆愉快的學習中,總結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的規律。此時,教師提出本節課的目標。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