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組內合作表現出來問題有:①展示時語言不夠準確,敘述不精練。②讓每組的學困生來表述時,上課的時間明顯不足,課堂沒有真正達到高效。③組內含存在相互包庇現象。這些都是在今後教學中要加強和改進的方麵。
(三)
課標對教學評價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比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要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麵進行評價,要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要重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等。評價工作的展開,對小組合作過程和學生合作表現的督促,是促進小組合作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
一開始,從教師評價做起,基於我在課堂上對小組的比較、甄別,偏重與對有效的小組合作行為的肯定、表揚,引發學生的自我肯定和滿足感,使積極行為得到強化,不當行為得到糾正,讓每一位學生的自我意識得以發展,能夠朝著小組期望和教師期望的合作目標邁進。評價方麵如下,等級加分:
培訓小組長,我是從評價作業開始,讓全體同學一起參與。
1.作業。
評選內容有兩項:一是正確率;二是工整性。組長主持,先評出本組最好的,給個人加分。將各個組最好的拿到班上再評,評委是全班同學,由組長主持拿出本組意見,投票得出,第一名加6分,依次遞減,最後加1分。
我有意識的空出一部分作業未判,留給小組長,讓其分配組內各組員的評價任務,讓組員對自己的評判給予標記,要寫出評語,留下自己的姓名,組長對每一次的評價記錄,在每個星期二的下午利用半節自習課時間,進行班級評比,評比名次,進行總結。
2.課堂表現。
根據教學任務,我將每一節任務,在“5+1”課堂模式下,劃分出自主學習任務和小組合作任務。課上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勇於表現自己並能夠完成組長分配的任務得2分,組長得1分。其中難度較大的問題,每組5號或6號答對得5分或6分,(每班根據人數不同,小組人數也不相同),4號或5號答對得4分或5分,以此類推,1號得1分。每節組內記錄。
課堂上回答問題,如果是看書回答,分值減半(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瞬時記憶),對於一個問題一個同學回答有困難時,組內可以互助,但小組會失去一次機會(每個小組有5次或6次機會),如果本組機會全用完,喪失與其他小組競爭的機會,直到其他小組人員全說完,才能恢複第二輪的答題機會。每次把握在於小組長的全盤操作和組員的通力合作。
得分第三種情況就是對別的小組回答問題的答案提出不同觀點,或是補充說明,加以指正者,給小組加分,最高的5分或6分(按等級加分,本組排名最後者加的最高),依次給分。
組間評比隻比第3、4項的合計分。3.探究、實驗課的評比。
探究是一種多層麵的活動,它的具體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實驗、觀察、調查或測量等,在評價的同時應考慮到相應的不同標準。
觀察活動:應重點評價學生能否采用正確的觀察方法(觀察的順序、比較觀察的方法),能否客觀如實地表述觀察結果?
資料分析:重點評價學生能否通過圖片、文字、數據和音像資料等得到探究的線索和依據。
實驗活動:側重評價學生能否獨立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探究假設的實驗方案,能否科學地運用對照實驗的思路,能否按照實驗計劃準備實驗材料並有步驟地進行實驗,能否實事求是地記錄和收集實驗數據?能否分析實驗數據的相關性。
對學生有創造性的發現一定要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
對學生得出的和正確結論相反的數據也要客觀對待。
1.舉手答問欄:強化學生心理素質及傾聽能力,並能營造學生積極與教師互動的學習氛圍等。
2.知識掌握、能力表現欄:用於複習、小結、表達交流及傾聽情況等。
3.操作檢查欄:態度的積極性、動手能力、有無合作精神、交流表達能力、能否愛護實驗用具、注意實驗室清潔等。
4.小組活動:分組實驗,及課上分組討論,課後分組交流材料等。
5.材料收集情況:包括袋內所有內容:查閱文獻資料,生物圖片、照片、剪報、探究活動報告,調查表、小論文、小製作、小標本等,並按序裝入“生物檔案袋”內。
6.作業完成情況:預習作業、課後練習、書中討論、思考題。
以上要求小組長根據實際及時記錄,以備考核。
以學習小組作為評價的基本單位,堅持對小組集體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采取小組內互評、組間互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使每個學生認識到個人的價值必須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才能實現。小組內互評,以組員之間互評和小組學習的詳細記錄為依據,看每個小組成員是否主動參與小組學習的全部過程並為完成學習任務做出貢獻。這樣可以對不認真參加小組學習的成員形成一種壓力,避免其蒙混過關而從別人的學習成果中得到好處。組間互評,即小組和小組之間相互評比。通過組間評價,更有助於促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學科學生協調組與教師組成評價小組,組織同學對各小組在課堂上展示的學習成果進行講評並公開打分,綜合評價得出每個學習小組及小組成員學習過程的綜合評價成績,進行獎勵。這樣的評價方式,使每個學生都成為評價的主體,更能促進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在這樣的評價活動中,小組長的工作培訓必須事先做好,小組長要對組員在每堂課上的表現進行評價,一天一總結,對積分高的組員進行表揚,對低分組員有針對性地幫助,引導組員進行整改,做好老師的小助手,方能保證教學有效地進行。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①小組長能力不足,評價的不全麵,不客觀,需要不斷的培訓提高,方能確保帶動全組同學共同進步,時刻注意自己是“領頭羊”,注意組織組內學生學習,可以充當“小老師”的角色,提高自己的領導才能。組長不能自滿,跟組員比,是優秀的,但要將自己與其他組長、其他班級的優秀同學、其他學校的優秀同學比,時刻不忘自己的目標與差距。②評價的內容需要改進。③評比的方式需要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