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初中思想品德課達標檢測有效落實的研究與實踐(1 / 2)

政史地組 豐麗

課堂達標檢測是我校“5+1”教學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太原市基礎教育工作中關於開展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構建新課程背景下“先學後教”教學模式的要求,特對此課題進行研究。這一環節的教學,既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也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檢測。學生可以在檢測中找出自己學習上的不足並及時改正,教師可根據檢測效果,及時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做出有效的調整。為此,自2011年6月批準立項以來,按照課題研究的要求和操作規程,始終認真有計劃地進行,現就一年來我擔任的政治學科課堂教學中達標檢測環節的實踐與研究工作做一個簡單的階段總結。

一、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

2011年6月,課題組針對思想品德老師和7~9年級學生進行了達標檢測相關內容的調查問卷,在對調查問卷進行了歸類整理和分析後得出:教師對於檢測試題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的設計從整體上欠缺,亟待充電。得出學生喜歡的試題大多來源於生活化,尤其是社會生活中的熱點話題、時尚話題、學生正在經曆的生活中的糾結話題等。

2011年7~8月,負責製定了9~12月的課題實施計劃,學習繼續教育教材中與課題有關的內容;加強課堂達標檢測的理論學習;針對暑期完成的課題反思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設計下半年課題研究實施計劃。

2011年9月,利用每周二下午教研活動時間,組織教師收集、整理、學習、交流、討論關於課題研究的相關內容,並將資料裝訂成冊。號召所有政治學科教師按照方案要求,定期召開課題會議,把課題研究納入教研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中,做到“月月講課題,周周議課題”。

2011年10~12月,課題組主要成員依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相關要求,設計與教材相關的各種檢測試題,並在教學中實施,記錄了實施的過程,重點反饋學生參與教學情境的詳細情況。

舉辦開題論證會。2011年11月,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經學校教科研室聘請的課題專家的指導、論證、點評,舉辦了開題報告會,使得課題研究更加趨於細化和完善,便於操作。

二、課題研究的成效

成課題研究中的共性認識:

1.精準設計達標檢測題。

設計達標檢測題時一定要把握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為了能更好地檢測學生一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首先,題量的設計要“精”,量不能太多,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否則一節課不能完成。其次習題設計要體現層次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要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檢測,還要有拓展性,提高學習能力的檢測,題目設計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再次,依據中學生心理特征,由於初中學生年齡較小,有意識注意時間不宜過長,在題目設計時盡可能設計一些趣味性題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適時進行檢測,提高時效性。

對於課堂教學知識的檢測時機的把握,可以說是課堂檢測開展的難點。當然,對於學生認知知識的檢測,我想在每一個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都可以及時地、適時地進行檢測,而不是習慣性的等到所有內容都講授完畢才開始,導致繁瑣、空洞,浪費時間。有時在討論的過程中用檢測中的題目就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了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實現了“雙贏”甚至“多贏”的目標。

3.檢查學生檢測完成的情況。

在學生做達標檢測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巡視指導,觀察不同層次學生掌握情況。各組長的達標檢測情況由教師當麵檢查,糾錯、批改。而後指導各組長檢查本組當堂檢測完成情況。再要求組長認真檢查找出哪些同學出錯了,先讓出錯的同學自己分析一下出錯的原因是什麼,請小組成員評價說得對不對,對有爭議的可在組內展開討論,如果組內沒有解決的,可在全班進行交流。各組在討論交流中,教師要巡視查看各組出錯的原因,共性問題有哪些?個性問題是什麼?對於共性錯誤,在全班進行交流時,再讓出錯組說說錯誤原因,以後要注意什麼?對於個性問題原則上組內解決,但可根據課堂剩餘時間和錯誤內容,適當、適量讓學生班內說一說。教師可根據錯誤的原因和學生,確定課後輔導的重難點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