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素質教育注重能力的培養,增強社會功能,以順應未來的需要。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能對未來社會生活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活動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專業工作能力,這就要求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具有強健的體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強度、抗力量強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難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思維能力、快速判斷分析能力及動手能力。因而,在體育教學中就必須有意識地安排一些針對未來工作實踐需要的練習內容,練習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強度、一定運動量、一定難度,而經過努力能達到的項目內容和練習方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能力,又能為將來能順利適應崗位工作提供身體條件。
3.身體素質教育要麵向全體學生。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麵向全體學生,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有強健體魄的,能適應未來社會工作、生活需要的人才,能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用人才。但是學生身心發育存在著差異,具有各自的個性特點和不同發育程度的身體素質,有的甚至相差懸殊。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如果不分具體對象,采用“千篇一律”、“一視同仁”的相同內容,相同強度,同等運動量的要求和方法,要完成身體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很困難。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應當特別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積極了解學生客觀存在的身心發育的差異並以此為依據,認真探索和研究製定符合學生特點的多種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施“分類要求、全麵挖潛、揚長避短、各顯其能”的施教策略。保障優秀學生正常發展,讓“體質好的”吃飽,防止為強調麵向全體而一刀切,盡量滿足他們發展需要;提高中等學生的現有水平,讓中等生吃好,並鼓勵爭先,趕超“體質好的”;要努力轉變弱體格生的現狀,對弱體格生給予熱情關懷,耐心指導,多加表揚、鼓勵,激發他們上進,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強化練習,提高他們的發展速度。隻要教師能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就能幫助他們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