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認真探索和研究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為重點,變“學生適應教學”為“教學適應學生”,以提高教學效果。
(3)重視第二課堂的作用。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續,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僅依靠第一課堂的教學,畢竟時間有限,而這個時間既要學習知識、技術,又要提高身體素質和技能,效果不會很明顯,隻有通過對課外活動兩操時間的充分利用,才有效果。因此,為了學生的身心發展,應積極開展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課外活動,開展多方麵、多能力的素質培養,保證每天有一小時的時間為學生提供自由和諧的發展機會和空間。
(4)體育教學在進行身體素質教育過程中,要強化德育功能。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導向、動力和保證,是衡量素質教育是否得到強化的重要標誌。體育教學本身包含著德育,而且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方法。例如,通過觀看奧運會等競賽活動,可以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民族榮譽感;通過班級之間的體育比賽,可以培養學生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積極向上、努力拚搏的良好風尚;通過集體項目練習,可以發揚學生團結、協作、熱愛集體的良好風尚;通過大強度、大運動量的耐力練習,可以培養學生頑強的意誌品質;通過武術、體操等練習,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形體、高尚的情操和民族精神。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體育利於思想品德教育的優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準。
(5)建立科學的素質教育的評價和考核機製。衡量教育質量,學校不應僅根據智育的考核來評價學生的優劣好壞,不能僅以考試成績來確定學生的升留級和畢、肄業,應該以全體學生在德、智、體等幾方麵全麵發展的狀況和水平進行綜合評定。因此,學校應當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評價製度和評價指標體係。並通過評價和考核,來及時調整有關素質教育的內容。學校還應當進行宏觀調控,改變片麵抓智育而輕德、體的現象,牢固樹立全麵發展的質量觀和人才觀。體育教學要製定素質考核、《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考核、身心發展測評等內容進行綜合評價,來衡量學生體能體質狀況,並以此為據來製定以後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學評估體係和激勵機製,提高全麵發展人才的質量。
三、結論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麵得到全麵發展,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等幾方麵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切不可將德、智、體相互割裂、相互對立起來。我們的教育要麵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增強社會功能,同時對素質教育進行科學評價和綜合考核,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思想品質、高尚情操、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健壯體魄的能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跨世紀人才。
四、建議
第一,從事教育工作的各級單位,要認真學習和研討國家有關法規和文獻,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推進教育改革,由應試教育積極向素質教育轉化。
第二,作為一名學校從事身體素質教育的主導者——體育教師,要認真學習《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安排一些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和提高身體素質的內容。同時,采用宣傳欄、黑板報等,經常性地向學生宣傳全民健身計劃,培養跨世紀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