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1 / 2)

理化生組 劉愛榮

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主要樞紐,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教師提問的技巧和質量……

教學是教和學的統一,是師生雙邊共同活動的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處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作為引導者的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創設問題情景,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主要樞紐,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教師提問的技巧和質量。

一、課堂提問中的缺失

許多教師都喜歡提問,但往往忽略了提問技巧和藝術。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提問的實際功效,主要表現在:

1.提出的問題廉價。

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瑣碎、缺乏思維價值,學生往往不加思考,答案就脫口而出,這樣的提問,從表麵上看,學生的參與意識強,課堂氣氛活躍,但從長遠看,不但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惰性,不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2.提出的問題無梯度。

提出的問題脫離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及已有的知識結構,違背了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隨意性較強,或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出高難度的問題。這樣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往往會產生跳躍性思維,忽高忽低,有的問題一伸手就得到,而有的問題則高不可攀。長期下去,不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提出的問題缺乏理想的溝通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是認知的主體,教師的諸多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決定著師生之間的溝通,在對課堂提出的問題產生分歧時,教師依靠權威或其他手段來強製學生接受自己的見解,不利於學生真正接受知識。正確的方式應該根據情境提出問題,通過論證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二、課堂提問應遵循的原則

如何克服上述主要缺失,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認真精心設計問題。

從提出問題的方式,到提出問題的時機,以及提出問題的語言都要慎重,切不可為提問題而提問題,生搬硬套。

2.提問要運用注意的規律性。

一節課45分鍾,學生的認知積極性呈現一個波浪形,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堂課“啟發”得是否成功,就看你“提問”得是否精彩,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