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在對比中成長——記英語“同題異構”活動(2 / 2)

對於兩位老師的課,教科研中心的郭曉平老師都很讚賞,並且高度評價了王磊老師的課,她的話立刻引起了共鳴。雖然我校學生基礎薄弱,但在王老師的調控下,課堂氣氛熱烈,學生主動積極,課堂效果格外明顯。真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相比之下,我們的課按照“5+1”模式進行,雖然體現了主體參與,主打環節做得很突出,但某些環節缺乏生機,原因在於在課件的設計上沒有足夠的激趣因子,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尤其在設計環節的過渡方麵沒有鋪墊,因此,環節交替時部分學困生有些無所適從。但我們的老師也有自己的優點:設計理念先進,根據學情而對模式進行了調整,媒體使用恰當,有自己獨到的設計思路,與學生感情融洽,師生配合比較默契。初中兩位老師的課型是複習課,對於如何提高複習課效率,郭老師強調教師要做到兩點:第一,要為複習課定好位,即歸納提升、查漏補缺。第二,要引導學生知己知彼。即要通過複習查漏補缺,要通過複習明確中考考什麼。教師要總體把握複習要點,要時刻關注學生,在學生的做中看到缺漏,從而有的放矢地去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活動結束後英語組針對四堂課做了研討,大家群策群力,與賈燕明老師共同備課,借鑒專家能手的優點,設計了一份新的教學方案。試講後,很是出彩。課件經其他老師使用,效果仍然不錯,大家一致認為是“同題異構”活動打開了我們的思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改革方向。活動結束了,但我們探索有效教學模式的征程才真正開始,在與高手較量的過程中,兩位老師付出了辛苦,也獲得了寶貴的經驗。賈老師在隨後的“成長杯”比賽中,教學設計新穎獨特,獲得了評委的一致讚揚,她坦言是“同題異構”活動讓她有了設計意識。

與專家“同題異構”,不僅讓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也令我們所謂的老教師感慨萬分,以前總埋怨“學生誤我”,今日方知是“我誤學生”。專家們循循善誘的教學方式和因時而化的教學機智博得了學生的心,也震撼了我們每一位老師。看著自己的學生在高效課堂中的出色表現,不禁為優秀教師的教學魅力所折服,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課改信心。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們親曆了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也讓我們對如何提高英語課堂的有效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我們認為,要想使我校“5+1”模式下的英語教學更有效,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考慮:

首先,一堂高效的英語課必須突出學科特點。弱化了學科特點,英語課就會失去自己的魅力,淪為千篇一律的流水操作,這樣的課,老師沒有“昭昭”,學生更是“昏昏”。例如某些語言課竟成為類似數學的習題課。

其次,要有打破統一模式的勇氣。天下沒有普適的教學模式,唯有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課堂教學,才可能是有效的。

再次,要正確把握教學方法選擇的依據,這是實現有效的必要條件。沒有依據性的教學方法是盲目的、隨意的和不科學的。按照《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備課和教學的依據是:①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選擇教學方法。②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選擇教學方法。③依據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教學風格選擇教學方法。

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學科,其自身特點決定了它不能被機械地教,機械地學。隻有依據新課標,立足學情,靈活運用模式,突出本學科特點、突出教師自身的教學優勢,才有可能創造出高效的課堂。

方向明確了,但課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在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不斷借鑒他人的優秀經驗,勇於實踐創新,找到更為有效的英語課堂的“5+1”模式,創造適合學生的英語課堂,不辱教師之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