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組 張佳麗
有幸參加太原市首屆青年教師“成長杯”比賽,我感受頗多。從校內初賽到片區複賽,有辛苦,有擔心,也有欣喜和收獲。2011年5月10日接到複賽課題,我立刻著手備課,分析教材,製作課件,認真設計學案的每個環節。對於比賽,我們往往會說重在參與,但其實結果我也是很在意的,因為這次比賽的分數要計入學校團體總分,我很想讓我們團體分數高些而為學校贏得榮譽。雖然做了精心的準備,場上發揮也比較從容自如,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課後我聽了兩名參賽老師的課,更感覺自己在很多方麵還有不足,總結一下,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一個好的數學教學設計,不僅要關注教學內容本身,更重要的是要準確分析學情,隻有把握了學情,才能設計出針對性很強的教學環節,才能真正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包括例題講析的度和習題選擇的量,都要很適合學生。也就是說,既要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又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此基礎上,對教材進行處理,調整內容,開發資源,在教學思路上進行再創造。具體體現在,首先,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要重點關注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把教材上簡單,靜態,結果性,抽象尤其形式化的表達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對教材進行抽繭剝絲,設計成豐富、生動、過程化的內容,讓學生在獲取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深刻認識數學知識的本質。其次,好的教學設計要能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和人文精神,要關注數學內容間的聯係,要提供必要的數學情境,選擇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式,要編製合適的數學問題,用問題驅動學生學習。尤其作為“同題異構”課很難做到盡善盡美,但至少要爭取在一個環節上是亮點。比如說導入想要引人入勝,情景創設選例一定要新穎,非常切合學生生活實例,避免照搬來的例子,雷同的例子會令評委老師感覺索然無味,也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數學老師的板書也需要精心設計,這體現了一個數學老師的個人素養,一份完整規範、漂亮得體的板書,就是一個亮點。
第二,一堂好數學課,必須能夠充分調動絕大多數學生的思維情感,保持積極投入的狀態,而“一個好老師之所以深刻就在於她善於攪動學生思維的漣漪,把課堂的溫度建立在學生思維的深度上麵”。具體地說,一節好課,首先必須是真實的,表麵上看上去熱熱鬧鬧,氣氛熱烈,但是卻是在演戲的課堂,我認為這樣的課,不管你的設計有多新穎,理念有多新穎,都不能說是一節好課;第二課堂應是一種學習的活動,本質上是學而不是教,因此,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沒有學生的學習活動,就沒有現代意義的教學;再要看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要看學生通過學習,在知識、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麵獲得了多少。這是一節好課的意義所在。一節好課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師要有明確的目標,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相應的知識,要讓學生相應的能力有所提高。從學生的角度,要看學生是否參與了,投入了,是不是興奮和喜歡,還要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思考過程,還要看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教師對學生是不是進行了有效的了解和引導;從教師的角度看,是不是麵向了全體學生,實行了因材施教,在課堂上學生能主動的探索,在交流時學生能無顧慮的進行交流,能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練習時能得心應手,在質疑時能發表自己的一點看法,並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好課應是教師努力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情趣是一種高於興趣的,內在的學習品質),讓學生主動參與,甚至可以議論紛紛(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小組討論)。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發言聲不絕於耳,教師方式多樣,靈活多變地組織說話訓練,使課堂上人人參與,個個活躍。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參與的願望,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一節好課應該有思維的碰撞、有爭論、有遇到困難的迷茫、有頓悟後的豁然開朗等。我們在平時看課的時候,有些課看似順順利利,實際上這樣的課沒有“起伏”,沒有思維的爬坡,不算是好課。好課應該給聽課者一種美的享受。不僅學生學的好,而且,作為聽課的老師也很有啟發,覺得是種享受。還有,當麵對陌生的學生時,如何能上一節好課,可能除了這節課的設計,更需要的是老師平常的積累,教學基本功,教師基本素養,尤其是教師的觀念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一個老師他認為“數學是有用的”,那麼在設計上就會突出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應用到生活中,他的課會很自然,很生活化。所以我發現在教學中需要不斷鑽研,尤其對教育思想、教學觀念和認識等方麵都需要堅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