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勵誌教育,觸動學生心靈(2 / 2)

“你覺得你爸爸是有用的人嗎?”我又問她。

“我爸爸有用!他把大街打掃得幹幹淨淨,人們就能高高興興地上班了!”呂鑫突然提高了聲音,好像在捍衛自己的爸爸。當清潔工的爸爸,在女兒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今年過年,你有什麼心願嗎?”

呂鑫想了想,十分肯定地說:“我希望爸爸能吃上魚米飯。”

“什麼叫魚米飯?”我從來沒聽說過這種飯的名字。

“就是在米飯裏泡上魚湯,還有一條小魚。爸爸很愛吃。”呂鑫的眼裏閃著光,好像魚米飯就擺在她的麵前。

我為呂書泉有這樣的好女兒感到驕傲。父女倆生活雖然貧窮,但內心世界相當富有,因為他們擁有無限深情的愛與體貼。這的的確確值得人們羨慕。

小呂鑫的故事讓我熱淚盈眶,冷靜下來後我想:這個平凡普通的小女孩既然能感動千萬的成人,一定也能讓我的學生有所觸動。於是趁離課間休息還有點時間的機會向學生介紹了小呂鑫的故事,聽完之後很多學生眼裏都閃動著淚花。確實,我們的學生大部分家庭經濟條件都不富足,能來上學家裏也是背負很大的負擔。平常沒機會考慮這些,借這個故事我請學生在感動的同時反思一下:父母為你的付出你有體會嗎?你來上學家裏的支出你了解嗎?你在學校的學習表現父母知道嗎?如果他們知道了會是什麼感受?話不在多,點到即可。學生敏感且脆弱的心靈受到強烈的衝擊。

這節課後好長時間學生都保持了旺盛的學習狀態,我覺得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切口,就是勵誌教育:通過講勵誌故事,述勵誌感言,評勵誌人物,引領學生樹立遠大誌向,發奮學習,立誌成才。我想這樣的勵誌教育即使不能讓學生考上大學,至少能引導樹立正確的“三觀”,高中時期不致虛度光陰,將來回首往事感到自己的青春曾經的努力和奮鬥,而不是課堂上的昏昏欲睡和無所事事。

在之後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我對勵誌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勵誌教育,不是空談教育,不是適時教育,更不是短期教育;勵誌教育,它是行為教育,是長期教育,更是終身教育。

第一,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要調適自己的心理,不驕不躁,為學生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

第二,鼓勵學生用榜樣如革命前輩、科學家、發明家、勞動模範、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的一些同學的生動、形象的優良品質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養其勤奮不息、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

第三,注重賞識。賞識教育是以賞識為先導,通過鼓勵表揚,肯定優點,激勵不斷追求成功,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相互激發與鼓勵的過程。要求教育者具有較高的素養,發現受教育者的閃光點與實施教育的突破口,創造教育情景。勵誌教育中,教育者必須學會尋找閃光點,堅持賞識教育。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教育者本身所具有的優良品質。

第四,激勵教育。有了明確的誌向,如何激勵就變得重要起來。傳統的激勵和獎勵普遍屬於外在激勵,它們表現為控製反饋模式,並不喚醒人們的內在激勵,它們是通過控製進行激勵的,而不是通過喚醒自我和激發自控意識。勵誌教育的核心是積極導向。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每天說好的、聽好的、看好的、學好的,引導他們挖掘優點、發現優點,對任何事情都要從積極的方麵去思考,把解決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作為提升學生內動力的重要途徑。

第五,挫折教育。學生麵臨各種壓力,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加強挫折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化壓力為動力。首先,教育學生確立合理的期望目標。其次,運用良好的心理防禦機製,如補償法、精神宣泄法,善於自我調節。再次,培養壓彈能力。壓彈原是物理學上的概念,泛指物體受壓時的反彈,在心理學上,則指個人麵對生活逆境、創傷、威脅以及其他重大壓力的良好適應。

我們這樣的弱勢學校需要勵誌教育,我們的學生更需要勵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