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是重要的,有了充分的備課,課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課堂教學注重“三講清”“三著眼”(講清概念、講清聯係、講清作用;著眼於雙基、著眼於當堂消化、著眼於中差生),加上課後理智的反思,就是我認為比較理想的課了。雖然自己離理想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我會不斷地努力去向著理想一步步靠近。努力就從今日始。
感悟三:當一個稱職的家長
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不僅學到了做教師的智慧,也鞏固了我作為家長的素質教育觀。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是要讓孩子多體驗生活,體驗是重要的,體驗成功、體驗失敗、體驗學習、體驗勞動,對一個孩子的素質教育不在於上多少特長班。我認為讓孩子自己處理並且逐步培養能處理好自己事情的能力就是素質教育,培養一個身心健康、自立自強的孩子就是我的素質教育目標。
當教師需要智慧,當家長更需要智慧。家長最大的困難在於客觀準確地分析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教育過程中難在耐心和堅持。“愛之深,恨之切”溺愛和“恨鐵不成鋼”是兩個極端。
教育孩子要有一顆平常心。曾經看過一個名人在談教育孩子的問題時舉了一個例子。當孩子小的時候,幾乎沒有家長擔心過他不會走路,每天都很有信心的陪孩子玩,不經意間孩子會走路了,會跑步了,會……成長的道路其實一直都是如此,當孩子的能力達到了某一個高度,完成這個層次上的動作對他來說就不是問題,相反,讓孩子完成他能力範圍之外的任務,對孩子來說猶如揠苗助長。有多少把孩子逼上絕路的家長追悔莫及地說:隻要孩子能健康地活著,我別無他求。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用一顆平常心來教育我們的孩子吧,不要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全部強加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孩子應該有孩子自己的理想。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我們的孩子吧,家長要與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