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班主任不僅僅是方法的問題,更多是管理理念的問題。他們空有一腔熱血,但卻用錯了情,把錯了度。要想走出誤區,需要從觀念上出做出徹底改變,否則難以勝任班主任工作。這樣的例子也提醒我們班主任:班主任的愛,不僅要無私、更要有度。一定要站在教育者的高度來認清自己的職責。“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作為班主任,更需要考慮學生的未來發展,不僅要增益其知識,還要考慮其人格健康發展。要以身示範,用高尚的人格去塑造人,要做社會公德的表率者,而不是做一個唯我獨尊、一呼百應的家長。
究竟怎樣做才能成為學生歡迎、社會滿意的班主任?每一個優秀的班主任都有自己獨到之處,都有值得推廣的經驗。但仔細推敲其實可以歸結為兩點——心態和方法。此二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前者是根本,後者是載體,心態決定方法。在這一點上,李鎮西老師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李鎮西愛學生,近乎父母之愛,又高於父母之愛。他的生活離不開學生,連春節都要和學生在一起。包括多少年後和學生的聚會,包括珍藏學生的作品、日記,這中間包含了多少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真愛。這種愛是深邃的,是珍惜學生生命的體現;這種愛是教育者的愛,是博大無私的愛,他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鮮活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美好的未來。他把自己的生命和學生緊緊相連,這樣的愛,注定是持久的愛。
因為愛,所以尊重。愛是根本,尊重是方法。因為愛和尊重,所以李鎮西老師能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學生,當然也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而非學校立場或成人立場思考學生的問題;因為充滿期望,所以未來的學生都應該是有成就的,因此學生自己必須學會做人做事,在挫折中自糾自省,而非單純地依靠外力;因為尊重,所以他能正確把握學生個體差異,不強調大同,而是創造條件發揚學生個性。他的愛與尊重換來了學生的信任和愛戴,他們不僅獲得了豐富的知識,而且傳承了班主任的美德。能讓學生擁有健康人格,進而擁有幸福的人生,這難道不是做班主任最大的幸福嗎?
作為一個成功的班主任,李鎮西老師付出了很多,有汗水有智慧,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一定傾注了他無盡的心血和期望。李鎮西老師也有過很多困惑和勞累,有過校領導和家長的不理解。但是李鎮西老師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什麼?我想一定是對事業的追求,對班主任工作的熱愛和對學生未來無盡的期盼(這可從“未來班”名稱中看出)。
與名家對話交流,感受他們成長的足跡,我們才能發現自己不足,汲取他們的思想並靈活運用到實踐中。
一本小小的班級日記,記錄了沉甸甸的成長足跡,承載著班級的多少曆史和回憶,又凝聚了多少期望,設身處地想,如果我們也有這樣的一本日記該多好。
一次小小的“人體拚字”,凸顯著師生間的和諧和對緣分的珍惜,更有對“未來”的憧憬。
一盒小小的磁帶,李老師倍加珍惜,幾十年後千方百計將音質還原,又引發了多少同學包括局外人無盡的感慨和對學生時代美好的回憶。
……
對照自己,我們缺點什麼?難道僅僅是經驗和方法?李鎮西老師剛從事教育工作就擔任班主任,應該說毫無工作經驗,但能把學生培養的有理想有追求有責任有歸宿感,短短一個月,學生對他就充滿了依賴之情;他擔任領導職務以來仍然繼續擔任班主任,難道因為是經驗充足?答案肯定不是,眾所周知,這就是對學生的熱愛,對每一名學生的關注和尊重,對生命的珍視和對學生未來的期待,還有對師生間無盡樂趣的認同。在人生價值繁複的今天,作為教師——學生的領路人,這不正是我們最應該具備的嗎!
一個成功的和負責任的班主任,除了要有靈動的方法和智慧,更需要對育人事業的執著和對學生個體生命的關愛。這種關愛是真誠的負責的,是考慮學生長遠發展的,而不是膚淺的無原則的,不是關注學生短暫的表現。
愛是什麼?愛是真心民主、講究科學、尊重個性。
方法是什麼?方法同樣是真心民主、講究科學、尊重個性。
有愛,有方法,每位老師都能做最好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