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就事論事,不翻賬
某學生今天上課說話,老師批評時揪出了以前不交作業,交友不慎,行為散漫等諸多問題,這樣要解決的一個問題變成了多個問題,一次談話怎麼能都解決呢?結果是樣樣要解決,卻一件也沒落實。
六、有理有據,不亂說
一老師在教育學生時說:“你的行為考核總是差。”學生說:“老師,我得過A。”老師一愣,緊接著說:“得過A?得過一個算什麼!”這時,老師自己已亂了陣腳,學生則關上了心門,之後的談話還會有效果嗎?
七、因材施教,不魯莽
現在的孩子,普遍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做教師的要“見風使舵”,我教過的一個學生曾在宿舍和別班的學生打架,與我談話時理直氣壯:“他們一幫人到宿舍門口找我,不是要打架嗎?我不先動手,不是白白挨打嗎?”這時我如果死咬住“先動手不對”,對氣急敗壞的他能起到教育效果嗎?這時就需要按照前麵提過的先理解、再分析、後教育的路子,有章法地帶他進行自我反思和教育,以避矛盾升級,達到教育效果。
八、緊握原則,不放鬆
對於學生的教育,一定是要有“愛”,本著愛護其本人的宗旨,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味的遷就。一名被校領導冤枉的學生在得到我的安慰後,竟然放肆地說“那老頭……”,被我當即喝住:“我們都很尊重的領導,你怎麼能這麼稱呼?”看到我明確的態度,他也不敢再有過分的語言了。
九、客觀公正,不偏袒
在掃衛生區或集體活動時,不免會和別的班有衝突,這時,有的學生就會跑來和我說:“咱們班掃的多了,”“他們老師偏心了,”等等,這時我從不偏聽偏信,向著學生。不管是對待本班學生還是外班學生,都以事實為依據,客觀公正的解決問題。這樣做,學生是會理解的,而且,他們會認可老師並受到正麵的教育和影響。
十、真情付出,不敷衍
於漪老師說:“學生對你教師一根根肚腸子都摸摸得清清楚楚,是真心實意,全心全意,還是半心半意,虛情假意?是前者,即使話語分量重一點,他們也能接受;如果是後者,那就會頂嘴,頂牛,不買賬,效果適得其反。”所以,做老師的要想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教育他們,首先,要保證你自己是帶著真心,懷著誠意的。
以上十條經驗總結,講給同行,也警示自己,希望我們做老師的能用自己的談話藝術溫暖每一個孩子稚嫩的心靈,淨化他們幼小的靈魂,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校園成為充滿愛、文明和諧的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