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作為一名教師,隻有走進學生的心靈,得到學生在感情上的接納,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在處理班務事情時還得懂得一些教育心理學知識,要進行換位思維,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一些問題,這樣才能保持一顆理解的心,才能真正走進高中學生們真實的內心世界。
縱容其實是一種傷害。
古人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教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不能犯錯。因為我們的一個小差錯往往會影響一個學生的終生。因此,當錯誤出現時,我們要有勇氣承認錯誤,有技巧地把錯誤對學生的傷害由大化小,由小化無。
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下午,我正在為自己治班有方而洋洋自得,政教主任的一個電話打擾了我的“美夢”。我趕緊三步並作兩步跑到政教處,果不其然,我班的兩個學生垂頭喪氣地站在那裏。政教主任解釋說他們為了我班一個女生的手機和外班的一個男生打了一架,先動手的不是他們,但是他們仗著我班當時的男生多,外班的那個男生吃了虧。我當時一聽說先動手的不是自己班的學生,覺得理上先占了三分,就為學生據“理”力爭,結果是外班的男生被開除了,而我班的男生隻是背了處分。我當時沒有意識到,我的“據理力爭”為班裏的孩子帶來了多麼壞的影響。沒過多久,班裏更多的男生參與到了學校的一次打架事件。這次打架事件狠狠地震驚了我,這真的是我的錯誤。我不能否認自己的錯誤,但又要盡量讓這種錯誤的傷害能降到最低,我不像上次一樣包庇縱容,我狠狠批評了打架的學生,學校也給了處分,扣掉了學生行為規範考核分數。我心中十分清楚,這完全是我的錯,是我的縱容讓他們犯了更大的錯誤,是我不分青紅皂白的溺愛讓學生有了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教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不能犯錯。因為我們的一個小差錯往往會影響一個學生的終生,甚至是一批學生的終生。
“案例反思”
擔任了一年的班主任了,我累過,也笑過。但是班主任生涯讓我學到了很多,正如“教無定法”一樣,我認為管理也無定法。教育學生關鍵在於“愛”和“責任”。“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從而樂於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隻要付出愛心,枯草也會發芽;隻要一縷陽光,他們就會燦爛。總之,心靈的橋梁要用情感去架設,用尊重、信任、體貼去充實。
在這一年之內,我對我的學生犯的錯誤肯定不止這麼一兩次。我們每一個班主任都想盡可能不犯錯誤,但我們無法完全避免。所以,當錯誤出現時,我們已無法改變事實,但我們可以盡最大可能爭取學生的諒解。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因為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人類之所以需要教育,就因為人類永遠都不滿現實,教育本身就意味著對現實的超越。在班主任工作的道路上,我會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