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諾伯特·維納——教育需要嚴厲與慈愛並行(2 / 2)

請真誠地回答以下問題:

1.你是個嚴厲又慈愛的家長嗎?

2.你的嚴厲是否已經成為了過分約束?

3.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細節能夠讓孩子體會到你的慈愛嗎?

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那些在家中受到父母“嚴慈”嗬護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會更加優秀,更容易成功。維納的父親對他的教育是成功的,科學的。在兒子的學習上,他非常嚴厲;在平時的生活中,他又非常慈愛。家庭教育,正是需要嚴厲與慈愛並行,嚴厲加慈愛的父母,更容易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將孩子培養成傑出的人。

第一,明確什麼時候嚴厲,什麼時候慈愛。維納的父親在孩子的學業上相當嚴厲,而在平時的生活中卻十分慈愛,這一點值得家長借鑒。一些重要的原則性的事件,家長不能姑息,一旦孩子犯了錯,那麼就要進行嚴厲的批評,讓孩子記住教訓。但是家庭教育光有嚴厲是不夠的,在一些細節之處,家長也要展現自己慈愛的一麵,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

第二,嚴厲要以不傷害孩子人格為前提。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要不傷害孩子的人格。每個人都有一顆成為成功者的心,孩子更是如此。因而家長在嚴格要求孩子的同時,要體現出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才能使孩子體會到潛藏在家長內心深處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平等、民主、互信的親子關係,也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家長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嚴厲地指出錯在哪兒,怎麼改正,不要動不動就大聲嗬斥、諷刺挖苦,挫傷孩子的身心和人格。

第二,嚴厲不等於過分約束。父母嚴厲地管孩子,是出於對孩子的愛,是孩子健康成長所必需的,不管孩子則是父母的失職,這是常理。但是,不能對孩子過於約束,管得太多、管得不當會適得其反。有的家長不準孩子去旅行、露營、遊泳,放學後不能逛街,不準這不準那,規矩繁多,諸般掣肘。孩子除了看書、學習外,一點自由也沒有,形同坐牢,美其名曰“家教嚴厲”,結果使得已經有了獨立意識、獨立人格的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受到了傷害。父母表麵上管了孩子的事,實際上卻管不了孩子的心。而且,這種專製式的管教使孩子逆反心理很強,創新思維會受到壓抑,在離開了父母以後,很難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太敢表達出來。對孩子管得太緊,剝奪了他童年的快樂,他的心情不能盡情地釋放,對其身心健康影響極其不良。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到良好性格的形成,從而會影響到生命的質量。家長應起到幫助孩子、開導孩子、鼓勵孩子的作用,過分的嚴厲,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

第三,在生活點滴中體現慈愛。家長如何在生活中體現自己的慈愛呢?下麵有一些建議供家長參考:

與孩子目光接觸。家長溫柔而寬容的目光能最為迅速地與孩子建立信任和理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怒視、直瞪和眯縫眼睛,這些都不是富有慈愛之情的目光接觸。在與孩子一起行走,一起聊天,一起遊玩的時候,家長的目光應該能充分表達關注和愛。

給予孩子更多的注意。每天,家長應該多次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孩子身上,這樣能夠最迅速地使孩子相信,他在這個世界上非常重要,在父母的世界裏尤其重要。

用孩子喜歡的方式稱呼他。家長要經常喊孩子的名字,每天至少5次,使用一種尊重、慈愛的語調。無論當時多麼憤怒或泄氣,都不要用他的名字來羞辱或貶低他。要使用他最喜歡的稱呼方式。

給孩子一個擁抱。試著每天擁抱孩子三或四次,尤其是早晨、分別時和睡覺前,但在此期間和所有合適的時候也要擁抱。嚐試各種不同的擁抱方式:快速地用麵頰貼著麵頰的擁抱,緊緊的擁抱。如果在擁抱時發現孩子畏縮或扭動,下一次就選擇另外一種觸摸方式,或者問問孩子希望怎樣。在別人麵前,孩子也許更願意您拍拍他的肩膀、揮揮手、致個意,或者說一些諸如“玩得開心點兒”及“一會兒見”之類的話。

用微笑表達慈愛之情。每當開始或結束與孩子之間的對話時,家長一定要微笑,讓微笑顯得簡單而輕鬆。微笑決不會削弱家長的威信,它隻會增強這種力量,同時還能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慈愛。